激发治理活力 谱写改革华章

15.01.2015  20:15

2014突破年系列报道之“社会治理”篇

  中国江苏网1月15日讯 2014年是政法综治系统锐意奋进的一年,也是社会治理创新成果丰硕的一年。围绕社会治理创新改革主品牌创建目标,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整体绩效位居全省第三。

   攻克一批治理难点

  【关键词】重点项目建设

  【精彩闪回】2014年4月10日,全国信访工作现场会在淮召开。期间,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率领与会代表来到涟水县保滩镇政府阳光信访视频接访中心,实地调研该县的阳光信访系统。舒晓琴在保滩镇通过视频系统与涟水县信访局高鹤秀、涟城镇陈洁、大东镇沈小新等信访工作人员现场对话,切身感受到视频平台快速联动的效果。利用这套视频对话系统,相关部门可以开展信访远程接待,而群众不出村居,就可以将自己的问题汇报到信访部门。而电子网络信访服务中心与县信访接待中心、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信息研判指挥监控中心、维权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六大中心构建了该县社会管理服务中心。

  【记者观察】这是我市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强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市将网格化社区管理、综治信息化建设、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等9项难点事项确立为2014年度全市社会治理创新重点项目,集中多种资源强力推进,并按照“点上突破、面上推开”的工作步骤,通过现场推进会、试点座谈会等形式,在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及时点评成果、部署任务、交流经验,同时制定下发了《全市2014年度政法重点项目推进责任书》,将项目完成情况纳入综治法治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逐一明确项目建设的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协作单位以及内容要求、完成时限。

  【新闻微评】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攻克一批治理难点,淮安社会治理创新改革工作通过科学选树项目、有序培训项目、强力推进项目,抓住了推动工作开展的牛鼻子。

   突破一批治理重点

  【关键词】特色县区创建

  【精彩闪回】沈阳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2008年成立的民办非盈利性社会组织,为社区老人提供洗浴、餐饮、外出旅游、心理抚慰、棋牌娱乐、书报阅览、文艺表演、健康保健、购药指导等多项居家养老服务,对卧床不起或因年迈不方便活动的老人,由党员志愿者和网格协管员上门服务。在清河区,类似这样由党委政府引导并成功孵化、协助党委政府参与社会治理的社会组织已达435家,从业人数超过2000人。两年前,清河区探索、实施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在全国脱颖而出。在新形势下,清河又将如何实现社会治理领域的新作为?围绕跨越争先这一主题,在政法特色县区创建中,清河人先行先试,把工作的着力点与借助社会组织力量紧密结合,找到了突破口。

  【事件扫描】2014年,淮安市政法工作迎来了一次提档升级:政法特色县区创建。在年初召开的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淮安市有重点地选择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河区、淮阴区、淮安区作为“政法特色县区”试点县区,并以“改革创新、跨越争先、群众工作、精神融入”四个方面规划创建内容。这是淮安市政法工作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改变了当前政法工作系统性不足、全面性不够、碎片化、盆景化等现象,在更高层面上提升了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

  【创建动态】目前,各地政法特色县区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打造社会治理创新的抓手作用初步显现。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自身独特的区情实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扎实推进流动人口管理、非公企业参与社会治理、“新市民”教育和飞地治安管理等。清河区依托地理信息系统,积极推进“两网融合”,265个网格分别建立党组织;社会组织孵化管理积极启动,基本实现每个社区6个社会组织目标。淮阴区开展“安民护民便民惠民”系列工程,建成全市首家专业化安置帮教基地,实现维权中心集中办公,警民协作会、治安巡防荣誉卡等工作扎实推进,创造了法官参与党群议事会、“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困难群众爱心救助等成功做法。

   打造一批治理亮点

  【关键词】社会治理微创新

  【精彩闪回】记者了解到,洪泽县社会治理防控体系“天眼”工程建设目前已经覆盖整个城区,通过观察位于洪泽湖畔的制高点高清探头,整个城区、湖区的情况一览无余。

  截至目前,洪泽县近500个监控点位完成高清数字化升级。同时,该县把洪泽湖区干线航道视频监控纳入社会面防控体系,正在建设的水面视频监控系统将与社会面治安监控并网联合操作,升级版的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领跑苏北。

  【亮点直击】2014年,我市确定清河区“百千万法治行工程”等78个项目为全市社会治理“微创新”项目,旨在通过“微创新”推动全市社会治理工作做出特色、形成经验、打响品牌,力争在全省、全国有影响、有地位、走在前列。

  这些项目既有“打造‘阳光信访’升级版”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性的项目,也有“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救治管理”、“建设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双网融合”、“阳光心理咨询中心”、“支部建在网格上”、“法官参与党群议事会”、“一公里警务圈”、“房屋亮底征收”、金融系统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站、“法律快车村村通”、“半小时法律服务圈”、平安法治融合发展等政法工作代表性项目。

  【权威解读】“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微创新’项目建设工作,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治理、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业内专家纷纷表示。

   形成一批理论成果

  【关键词】理论提升工程

  【精彩闪回】“仅清河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先后调研不下5次。”课题组成员陈涌介绍,“为了最大化地占有材料,我们共调查了全市117家社会组织,其中社团53家、民办非企业51家、基金会3家。奔赴洪泽、金湖、涟水等县区共召开近10次座谈会,在广泛听取社会组织的意见的同时进行问题调查。”陈涌所参加的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的政法重点工作理论提升工程,该工程通过搭借淮阴师范学院、市委党校、市社科联、市法学会等市内学术资源,对目前实践基础比较扎实、理论空间比较广阔的优秀政法项目进行理论上的提升并反向指导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

  【数据链接】政法重点工作理论提升工程共计15个课题,包括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法治视野下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研究、健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体制机制研究、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研究、社会治理中文化元素分析等,15个课题组成员有教授5名,副教授3名,讲师17名,专家学者3名,党政工作人员12名。市委政法委为每个课题组配备1名联络员,为各课题组调研活动提供周到细致的协调服务。

  【学者声音】沉下去调研,浮上来热议。在研究过程中,各课题组把大量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思考、分析,透过现象抓本质,找出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创新。淮阴师院法学院院长季秀平表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在乡村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律师参加乡村党群议事会可以更好地解决社会纠纷,社会治理方式也从政策主导向法律主导转变,此课题的研究契合了当前依法治国的理念。(记者 周旭亮 通讯员 刘宝虎 王占龙)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