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新活力 新能源产业发展重中之重

29.04.2015  16:28

  当前,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将为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提供新的动力,并为转型升级创造新的机会。日前,在第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黄小祥指出,2015年,在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将迎来长足发展。但如何引导新能源民营企业扩大投资,让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的活力,将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全球能源格局发生变化

  能源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和战略资源,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新能源凭借低碳、清洁、高效、可再生等优势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逐渐上升。黄小祥指出,当前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0年,全球能源供应增量中的三分之二将来自于新能源,新能源动力增速将远大于传统能源。到2035年,新能源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力,可以预见,在新能源革命和工业化浪潮中,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认为,新能源在全球能源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期。从全球范围来看,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已经成为能源发展的主流。一是在欧洲、美国新增电机当中,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已经占到60%到70%,而且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已经超过化石能源的投资。二是我国新增电机当中,可再生能源占到一半,按照投资计算,60%都是可再生能源。三是我国建立了新能源技术装备的完整体系,成本快速下降,在国际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新能源产业是全球化的产业,多样化的格局逐步深化和发展。而工业化总的流程以能源为主流,能源利用革命变化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从而使人类的工业化流程再造。其中,移动能源具备了高科技能源的双重属性,在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涉及到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减排等五个大项,并直接带动电子、玻璃、钢铁等几十个行业,改变了传统能源运输和配送方式。

  我国新能源加速发展

  梁志鹏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首先在战略上是促进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主要力量,各类新能源的“新发展”以及与传统能源的“传统发展”,将成为新的发展格局,并呈现几个特点。 

  一是可再生能源从过去的补充性能源、规模比较小的能源,进入一个规模替代的时期。为完成2020年新能源的消费比重,我国主要靠可再生能源完成,并从过去单一品种的可再生能源的独立发展,进入到一个品种的可再生能源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地域广泛化的发展。

  二是在生产测可再生能源成为主体。在能源生产结构转变方面,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主力,已经与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形成了共融的、互补的综合发展系统,并在发展当中,智能电网将提供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持。

  三是将形成分区域的能源战略的调整。在可再生能源特别丰富的地区,向区域外输送能源的特高压输电为主的通道当中,将优先输送可再生能源。在其他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将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

  四是在消费测实现能源利用的全面转型,包括分布式发电以及各种电能替代。以新能源城市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示范区域,带动城镇能源系统性的转型发展。到2020年,在投融资方面的推动下,以及智能技术、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加快,成本进入下降通道,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将继续扩大。 

  我国新能源需要扶持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经济司副司长范必指出,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要向中高端迈进,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做支撑。而新能源要与传统能源竞争,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降低成本,克服能源密度低、间歇性、随机性强等先天不足,大力发展新能源将带动我国的科技创新。但新能源发展遇到了困难和问题,如上网难、融资难、屋顶产权争议、审批流程复杂、电价不合理等等。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润青表示,我国启动电力体制改革和实施碳排放交易,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都是非常好的支撑。从实现能源转型的路径来看,国外主要是两个路径,一个是节能,就是降低能源消费总量,一个是摆脱化石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

  黄小祥认为,我国经济从依靠资源要素投入的外延式高速增长,转入了以创新驱动、结构升级、节能环保为特点的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应该为新能源产业和企业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减少准入障碍,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在帮助企业减税、减费、减负等方面多做工作,为企业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同时,要充分利用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开展融资租赁等形式,切实帮助新能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更好地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李河君表示,新能源的政策主要考虑到政府的补贴和市场技术相结合在一起,但新能源不是为了补贴而补贴,补贴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不补贴,是要真正实现市场化。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监事长、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认为,我国新能源为“新常态”带路,为中国梦奠基,但中国“新常态”关键就是在能源上有所突破。但新能源产业有体制问题,有技术问题,有管理问题,甚至还有文化问题,是一个改造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研究。所以,国家要研究积极性的问题,要研究经济性的问题,要研究方便性的问题,只有把这三关突破了,把相关的措施配套了,我国新能源产业一定会走在世界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