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学和香港学

02.11.2015  14:17

  黄维樑[香港学者、作家]

  精装一巨册的《澳门回归大事编年(2010-2014)》10月新鲜出版,这是继2009年出版的《澳门回归大事编年(1999-2009)》之后的“澳门学”又一册重要文献。

  澳门面积小,历史上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镇。1980年代澳门将回归祖国,学术界增加了研究它的兴趣。建立“澳门学”的呼声发出来,且成为事实。至2015年6月,澳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已开了四届;由“澳门基金会”出版的《澳门研究》学术季刊,早于1988年创刊,至今已出版了七十多期。澳门内外出版的各种澳门研究书籍,列起目录来,要占满好多张纸。

  澳门百年来多次填海,近年“”向横琴扩充,也不过只有三十来平方公里的面积,目前人口六十余万,而澳门学已建立且发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以至西安、成都、洛阳、杭州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好像都不闻有“上海学”、“广州学”之类的名堂。澳门学耀眼地崛起,成果累累,各方瞩目,真成为“学霸”了。这样的辉煌,除了因为澳门内外的学术界重视之外,还有经济繁荣经费充足这有力的金色靠山。

  回归背景与澳门类似的香港,其相关的学术研究也颇多。至于“香港学”,好像只有一位洪清田博士冷冷清清地在提倡,在努力;他主持的“香港学协会”,似乎并不人多势众。当然,香港研究不一定要建立“香港学”。(黄维樑)

  原标题:澳门学和香港学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