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政坛频遭“逼宫”经济不振是“推手”

19.09.2015  07:15

  特恩布尔(左)将阿博特(右)逼下台。

  新闻背景

  在14日澳执政党自由党党内会议上,前通讯部长特恩布尔“逼宫”成功,取代现任总理阿博特出任党首,同时成为新一任澳总理。

  从2007年陆克文上台到如今的8年里,由于工党和自由党内部不断上演“逼宫”戏码,澳大利亚换过5位总理。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澳政局的混乱,领导人频繁更替对澳大利亚的长远发展有何影响,本报特邀澳大利亚问题专家解读。

  本报记者温俊华

  核心提示

  澳政坛看似混乱的原因有四:一是澳特殊的政治制度设计;二是澳经济不稳定,导致就业市场不稳定;三是澳农场主和矿业大亨对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重大影响力;四是阿博特执政理念和政策遭到部分选民的抨击。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大洋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喻常森

  特恩布尔被认为是澳政治人物中的“知华派”,此前的表态中曾坚定支持中澳自贸区,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但“听其言,观其行”。澳国内普遍预期是,他的就任相比更强调美澳同盟关系的阿博特来说,将更有利于中澳关系的发展。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马必胜

  只是换党首

  执政党未变

  广州日报:有澳大利亚民众称,自己晚上下班后,才突然发现总理换人了,澳总理的更替为何如此轻易?

  马必胜:澳大利亚的政体是议会民主制。联邦政府由众议院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组成。政府总理由多数党领袖担当。在每三年一次普选中,人民选的是党,而非美国那样选出某个总统候选人。最近一次普选于2013年9月举行,自由党-国家党联盟取得众议院多数议席,党首阿博特出任总理。本次总理换人,实际上执政党未变,变化的是执政党领袖,因而不需要再发起普选,实际上这是澳总理更替显得“容易”的制度原因。

  喻常森:这次澳总理由阿博特到特恩布尔,主要是通过执政的自由党(联盟党之一,另一个执政党是国家党)内部党魁临时选举实现。因为在澳大利亚,大选主要是选举政党,其中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组阁成为总理。一届政府为期3年。阿博特是于2013年9月当选,任期不到两年。如果特恩布尔不提前大选,那么其任期只有一年,也就是阿博特剩下的任期。一年后重新大选,谁当总理,要看与反对党工党的对决谁赢。

  频繁换党首

  原因有四点

  广州日报:澳媒称,总理更迭已成澳政坛的“新常态”,您认为导致澳政坛混乱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喻常森:确实,近年澳大利亚总理更换频繁,如前任工党陆克文与吉拉德之争,导致二人任上被党内对手推翻。

  至于政坛看似混乱的原因有四:一是澳大利亚特殊的政治制度设计,执政党党魁即总理;二是澳经济政策不稳定,经济结构的哑铃模式(农业和资源型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制造业萎缩),导致就业市场不稳定,服务业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三是澳大利亚的阶级结构特殊性,缺乏强大而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农场主和矿业大亨对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重大影响力(国家党即其组织);四是阿博特执政理念和政策遭到部分选民的抨击。

  马必胜:无论是陆克文被“逼宫”,陆克文击败吉拉德重回总理宝座,还是阿博特下台,频繁的更换总理在澳政治史上本非正常现象,但却如舆论所言,逐渐成为一种常态。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民意调查结果对澳政治的影响力。因为澳大利亚普选间期较短,是否能持续获得足够的民意支持,对一党是否能够长期执政,对每一个政治人物的政治生命来讲都至关重要。

  阿博特主政的两年间,人气低迷,党内同事对其领导力便产生怀疑。而人气低迷的原因,自然以澳大利亚经济不振最突出。

  特恩布尔挑战阿博特的主要理由,也是诟病其经济政策,认为其在此方面无大作为。

  政策稳定性受消极影响

  广州日报:领导层的不稳定对澳大利亚长期执政方针和发展有何影响?

  喻常森:当然,政府的变化对政策稳定性会产生消极作用。但澳大利亚作为典型的西方民主国家,不管哪位总理上台,其基本政策思路不至于出现重大改变,如基本价值观、政治结构模式、政策制定基本程序不会变。同时,澳大利亚有一个稳定的公务员和官僚阶层,以及独立的军队和国防力量,这些都是政治稳定的基石,不会因为领导人更换导致政治混乱。

  马必胜:领导层不稳定自然会对政府政策产生一定影响,但考虑到离下一次普选还有一年,大政策变动也难以出现。

  特恩布尔就任总理后的首要任务还是团结党内同事,将会延续本届政府的很多政策,当然也会因应党内意见及民意,做部分的政策调整。

  新总理被认为是“知华派

  广州日报:特恩布尔上台对中澳关系有何影响?

  马必胜:特恩布尔被认为是澳大利亚政治人物中的“知华派”。他在此前的表态中曾坚定支持中澳自贸区,重视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当然,任何一位澳总理都无法不重视与中国的关系。中国毕竟是澳第一大贸易伙伴。

  事实上,澳大利亚经济近年的不景气某种程度也与中国放缓房地产市场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引发对矿产需求的降低相关。但“听其言,观其行”,作为知华派的陆克文当年也不必然成为亲华派。澳国内普遍预期是,他的就任相比于更强调美澳同盟关系的阿博特来说,将更有利于中澳关系的发展。

  喻常森:现在预测新总理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如何调整为时尚早。尽管特恩布尔本人具有对华友好背景,但是,政治家和国家领导人主要是根据国家利益而不是个人偏好来制定内政外交政策的。总之,大多数选民的利益诉求才是政府首先关注的,因为最终决定政府成败的是选票,而不是别的东西。

  原标题:澳政坛频遭“逼宫”经济不振是“推手

  稿源:环球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