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潮男”醉心传统戏剧被赞“扬剧小王子”

16.11.2015  17:48

  “扬剧小王子”戴杰表演前认真化妆。

  戴杰在舞台和实地表演,一招一式很是专业。

  新华报业网讯 我省扬剧、淮剧、锡剧等传统戏剧,虽有市场但年轻人从业少、年轻观众少,演员后继乏人的状况普遍存在,不少“时尚一族”甚至觉得这些传统戏剧有点“土气”。记者16日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采访了解到这样一个“另类潮男”,作为“理工男”的他,平时经常和普通大学生一样每天穿梭于教室和图书馆,增长自身知识才能;在同学眼中,20岁的他是一位潮流小子,热衷于篮球和网络游戏;他更是一位文艺能手,不仅是各类文艺表演活动的主持人,还担任了校广播站站长一职。这些在大学里都不足为奇,但唯独一样是别人没有的,那就是,这个大学生是一位“扬剧小王子”。他叫戴杰,该院化学工程学院2014届1401工业分析班学生。就在上周末,戴杰参加了化学工程学院迎新晚会,表演了拿手的扬剧选段,现场气氛特别“”。

  刚满20周岁的戴杰,已经与扬剧结缘了15年。在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中,戴杰始终如一地为师生们表演着扬剧的传统剧目。舞台上的他,一袭青衣,折扇纶巾,唱念做打,风姿勃发。戴杰非常热爱扬剧,为此他还自费购买了关于扬剧剧目的各类服装及装饰,自学了戏曲的化妆手法。每次上场前,戴杰总是精心挑选戏曲服装,对着镜子仔仔细细地勾勒戏曲人物的脸谱,并对照着镜子反复练习几次之后,这才胸有成竹地走上舞台。虽然台下坐的是很多不懂戏曲的同学,但戴杰对待自己热爱的戏曲表演,却从来没有将就过。他经常说:“我在慢慢继承先辈倾其一生遗留下来的精华”。这,也是戴杰的信仰。

  今年暑期,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戴杰参加了慰问徐州李集镇敬老院的活动,并给徐州的爷爷奶奶们表演了扬剧传统剧目《西厢记·传诗约》,受到了老人们的热烈欢迎。在学校迎新晚会上,他为全体2015届新生和印尼留学生们表演了扬剧《玉蜻蜓·庵堂认母》,在新生们的惊叹声中,戴杰也收获了许多赞叹声和叫好声。新生们不知道,这个小学长的扬剧表演,已经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并且有了大家送他的“扬剧小王子”的“雅号”。

  戴杰作为化工专业类的理科学生,却深深沉醉于扬剧艺术,这也被许多同龄人不理解。有同学说,他的本质就是一个“老头”,也有一些人觉得他比较“另类”,为什么不像多数年轻人一样热衷街舞热歌呢?对此,戴杰表示,他也曾动摇过,但是他总觉得这些一眼就能看到底的东西完全没有戏曲的美,戏曲的妩媚,戏曲的内敛,戏曲的精深,没有戏曲一招一式一场一念一做一打背后所隐藏的美学和大智大慧。平时,他注意搜集扬剧的经典演出唱段,一遍又一遍地钻研扬剧的唱腔和表演方式,并在暑假期间去扬州市专业扬剧团,一边学戏一边打工,了解了梨园佳话,学会了戏曲理论知识,学习基本技能和舞台表演技巧。

  小戴认为,扬剧是一个神奇而又神圣的文化和表演艺术,无法速学而成,也无法大众娱乐化。这样一个高要求高水准的戏曲的继承和发扬,自然困难重重。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很多年轻人都被更为新鲜的外来文化所吸引,但只有保护好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才能存在。采访中该学院部分老师同学认为,“90后戏曲小王子”戴杰,不是唱扬剧的天才,也不是唱扬剧最好的,但他一直坚守着戏曲舞台,他的这份对于家乡传统文化的情结,值得夸赞。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涯,傍水湾……”这是戴杰最为喜欢的唱段,每当表演这一段时,他仿佛看到了停泊于瘦西湖五亭桥下的一叶扁舟,布帘低垂,帘缝中两位宽袍大袖、峨冠博带的老者在小酌,似乎还传来了吟唱声,这是小戴最为惬意和享受的时刻。通讯员 康小孟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咏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