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退休老人潘环金热衷抄名著 蝇头小楷12年写就600万字

05.11.2015  11:05

 

历时12年,写秃多支毛笔,完成了29本600多万字的名著手抄本,《西游记》、《水浒传》、《岳飞传奇》、《三言二柏》……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著,被一位耄耋老人用独特方式呈现。家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办事处莲沁苑社区的潘环金老人,用狼毫小楷笔手抄名著,留书传于后代。

 

 

图为潘环金老人。朱凌云摄

 

年轻时是位板报高手 退休后手抄多部名著

 

来到潘环金老人家中,书香气息迎面而来,一本翻开的手抄名著《水浒传》就落在潘环金案头。他家书房的橱窗中,一本本书籍整齐有序地陈列着,潘环金小心翼翼地搬出了一些白皮样式的书籍,这些就是他的手抄书。

 

潘环金今年79岁,是原靖江第三阀门厂的副厂长,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酷爱写字,工作后也没有舍得丢下手上的笔。几十年工作之余,他始终不忘练习书法。以前工厂里有出黑板报的传统,每当有工人投稿,潘环金就将文字内容抄录到大黑板上,年复一年,在不断擦写中,他的板书功底越来越扎实。

 

退休后的潘环金,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66岁那年夏天,他想到用手抄名著的方式来充实他的生活,还能留书给儿孙们,觉得很有意义。自从潘环金开始写书起,他就对孩子们说:“我没有什么钱财给你们,留些手抄书,名著中的故事都是前人智慧结晶,你们要多读多思,做到知善恶、明是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潘环金用来书写的毛笔可是得来不易,他曾四处寻觅,试了好多种笔均不满意,最后还是女儿专门到上海为父亲“”到了一款专用于写小楷的狼毫笔,潘环金用来得心应手,高兴得如获至宝。他选用的纸是老式白报纸,8K的纸对折后,双面书写。

 

人、笔、书融为一体 在墨香中默默耕耘

 

潘环金的手抄书,随意翻开任何一本的任何一页,满眼都是工整的小字,连行间距都差不多大小,一排排黑色小楷,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令人叹为观止。封面、前言、目录、导读一应俱全,“书上有的,我尽力做到一字不漏,按原版抄录下来。”潘环金说。他书写严谨、对文化知识的认真执着都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

 

写字是一门安静的艺术。”潘环金说,写字最大的好处是让人静心,心中若有什么烦恼,只要提起笔,将注意力集中到抄写上,所有烦心事都会抛诸脑后。他的血压有点高,写字就是一剂良药,能帮助他降血压。抄书的时候,潘环金一天大约可写1000~1500字,很多时候,书中内容实在精彩,潘环金抄写到一半时是绝对舍不得丢下笔的,他一定要把一整章节抄写完才肯罢手。

 

他每次抄写,都会将一张格子纸垫在白纸下方,在抄写时就着格子能够保证每一行字整齐有序,一本书抄写好后再将一张张纸按顺序整理,随后进行校对、修改、装订,书的装订采用最古老的方法,棉线穿过层层纸背,看起来非常有质感。

 

累计书写小楷600万字 手抄书成全家人的宝贝

 

潘环金的四个女儿都支持父亲的这项爱好,“这些手抄书是无价之宝,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女儿们说,名著手抄本是父亲多年的心血,更是家里的“宝贝”,要一代一代流传下去。潘环金已抄写了600万字名著,其中有200多万字手抄书送给了家里的其他亲戚,收到这样特殊的礼物,大家都十分爱惜,放在书柜中珍藏。

 

潘环金年轻时曾因工伤导致右眼失明,但这未能阻止他对书本的热爱。随着年岁变大,受身体条件所限,如今潘环金不能再继续长期伏案写字了。12年来,潘环金在抄写的同时,也将名著前前后后读了很多遍,很多故事早已烂熟于心,他也常常将书中道理一遍遍教授给儿辈、孙辈甚至重孙辈。

 

有次他在小女儿家抄书,当时小外孙还小,看到外公拿着毛笔在写字,小家伙也有模有样地拿起笔学着外公的样子在纸上涂鸦,潘环金的小女儿在一旁笑着说要让父亲多住些日子,只要有父亲在,家里的学习气氛就很浓厚。

 

莲沁苑社区党委副书记顾峰说:“潘环金是社区的老党员,平时一直积极支持社区的各项工作,他近期还打算到城南敬老院做义工,将名著中的一些老故事分享给老人们。潘环金身上很多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