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为平:见证靖江图书馆的惊艳蝶变

04.11.2019  18:05

潘为平在刘国钧古籍馆整理书籍。严智勇摄

1992年,潘为平(左三)在阅读宣传周上和同事合影。

1994年,靖江图书馆被授予“全国文明图书馆”称号,为苏北地区首家县级全国文明图书馆。

解放南路上的原靖江县图书馆。朱其提供

潘为平:1962年出生,江苏靖江人,1981年进入人民公园图书室外借部工作,2015年退休,现返聘在市图书馆刘国钧古籍中心负责古籍管理、接待咨询工作。

现今,移动阅读已被全民高度认可,很多人也许觉得纸质书籍不再受欢迎了,实际上,移动阅读不能也不会替代纸质阅读。2016年,靖江图书馆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智能借阅系统全覆盖,服务项目增加了一倍,持证读者增加了两倍,借阅流通量增加了三倍。图书馆馆藏图书达40万册,全市登记注册读者超10万人。而我1981年刚进入图书室时,仅有不到5万册藏书,年发放借阅证100余张。

打通“木工师傅”和阅读的

最后一公里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81年高中毕业后,我来到人民公园图书室工作,在外借部就职,那时候,一本书售价几毛钱,在经济并不宽裕的年代里,买书俨然是一笔“大开销”,借阅成了人们最好的选择,当时整个靖江只有人民公园有图书室,因此能有这样一份工作是一件让许多人羡慕的事情。我记得一位木工师傅,家住在较为偏远的乡镇,他经常从乡镇骑车来公园借书,来回一次要三个多小时,但拿到书的一刻,他总说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再远的路程也挡不住他对阅读的喜爱。

但在当时,一本热门专业书籍外借时间过久,借书人忘记归还的情况并不少见。急需使用这本书籍的读者借不到,馆内再去采购既没有充足经费,也需要大量时间。因此我们只能手写催书信催促读者还书,由于经费大多花费在购书等方面,在其他地方的开支只能一缩再缩。如果借书人住在城区就徒步上门送信,因此常常吃到闭门羹,乡镇等稍远地区,就需要邮局工作人员递送催书信,长期下来,仍有少数珍贵书籍没有归还到馆,每次看到借不到书的读者失望的表情,我都十分痛心。

现在催书信已经成了历史,从今年5月1日开始,图书馆开始实行芝麻信用免押金办证服务,凡是芝麻信用分达到600分即可免押办证,“信用+阅读”时代开启,借阅不还的行为将与个人信用挂钩,催书早已成为历史。

以往,读者需要按照借书目录借阅,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一本一本按着索书号寻找,我们外借部门工作人员必须熟知书籍22大类,才能快速地在对应的书架上找到书籍。有的读者一次要选七八本书,我也只能耐下心来,一遍一遍到书架上找到读者需要的书。而现在,只需3秒钟的自助扫描,就可以通过自助借书机完成借阅,我之前到泰州的其他县级图书馆的外借部门参观过,现在全泰州也只有我们图书馆使用这种先进的借阅模式。

如今,靖江城乡各地都建成了“云借阅”电子书借阅网络、人民公园和康阳社区等地建成“马洲书房”自助馆,实现了图书馆24小时自助服务,2014年底,我市启动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对农家书屋实行统一配置、统一标志、统一管理和统一考核,并与总馆联网,实现通借通还,今年6月全市230家农家书屋全部升级到位,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全线贯通,书香网络遍布阡陌农村。

2017年,在全市范围的花店、咖啡屋、茶楼、银行、酒店等多种行业,建成牧城书驿阅读联盟点13个。2019年1月,新城明珠——容湖书房成了市民争相打卡的文化地标,藏书2万册,数字资源达5TB,所有图书资源均与市图书总馆同步更新,3月,位于人民公园原显华楼旧址的显华书院正式启用,南书房、北书院的城市阅读格局就此形成,让市民的阅读选择有了最佳延伸。此外,市图书馆还在人民公园、康阳社区等处建成全智能24小时自助图书馆,覆盖全市的20台“云借阅”电子书借阅机,让市民享受到全方位、全天候、多层次的阅读体验。“木工师傅”们再也不用走这么远借阅书籍。

数字化阅读

改变图书宣传模式

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当时没有电视、电脑,读书是许多市民获得信息的一个好途径。因此我们与报社合作,将新书编了目录,向报社投稿一些生活知识,并写明这些相关知识可以在哪本新书中查阅,市民在读报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新书信息。图书馆来了新书我们就把新书的内容梗概写在一张卡片上,打一个木框,粘贴在墙上,作为书籍的宣传介绍,遇到珍贵文本就手绘书籍封面用作展示。

在现在人人都有手机的年代,图书馆顺应潮流推出了公众号“靖江市图书馆”,市民关注公众号后,可以根据公众号上的新书推荐,还有关于作者的相关链接,到馆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到馆的读者还能通过电子屏了解新书推荐,图文并茂。现在,读者只要看到喜欢的书籍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就知道“图书馆上新了!

近年来为了推动全民阅读,图书馆组织了各式各样的活动,其中在显华讲堂定期举办的名家讲堂与百姓讲堂,每期均吸引百余位听众,例如今年在显华楼举办的家谱展活动,不少读者来这里追根溯源,探寻家族起源。同时在这里举办读书沙龙、读书雅集、报告会等,交流读书心得。2018年,靖江图书馆分别和中国知网、超星集团、云图有声、贝贝国学、如一乐乎等合作,数字资源涵盖了成人、老年人、儿童,以及部分特殊人群,满足了不同市民的不同需求。

馆藏古籍

拥有国家“身份证

有没有古籍图书是一个图书馆有没有地位的主要标志,1985年图书馆在人民路上正式立馆时,图书馆书架无法容纳所有藏书,许多书籍只能用麻袋装起来,放在仓库。由于当时保管条件有限,一些书籍出现了被鼠蚁啃咬的情况,我们戴上手套、口罩等防护物品,加班加点整理破损书籍,但是仍有不少珍贵书籍已经无法修复,这让当时在书库负责整理工作的张光华老师非常痛心,在她工作期间书库长期保持通风,古籍保护工作曾一度吸引周边图书馆负责人前来学习交流,但在当时保存技术有限,古籍折旧在所难免。

2016年馆内建起“刘国钧古籍中心”,对古籍图书专门珍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古籍普查工作中,市图书馆上报的174部古籍通过专家评审,进入《中国古籍普查等级目录》,这些古籍拥有了国家“身份证”,在版本鉴定中,馆内有11部古籍被鉴定为善本(一般是指清朝乾隆六十年之前的书籍),其中《鲍氏国策》被录入《国家正规古籍名录》,馆内存有的这部《鲍氏国策》是明嘉靖七年,也就是1528年的版本,至今已有491年历史,全国范围内仅有10家图书馆藏这部古籍。前几年,市图书馆总馆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升级改造,配备了自助消毒机,书籍清理更方便。

图书馆的变化是城市文化力量兴盛的见证,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我坚信只要心系读者、努力耕耘、用心去干,定会满园春色,定会让书籍越来越丰富,让技术越来越先进,让阅读越来越方便,让这座城市浸润书香。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潘为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