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漫谈:赛场经典永驻 品牌文化缺失

25.03.2015  20:33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王浩宇 林德韧) 回顾CBA的“弱冠”之年,从第一场常规赛到最后北京夺冠,球场上留下了太多经典,“最精彩一季”可谓实至名归。然而,抛开冠军悬念和胜负归属,我们的联赛在营造品牌文化上仍有缺失,需要继续反思。

  北京与辽宁的冠军争夺,是“最精彩一季”的点睛之笔,是CBA史上最好看的总决赛。京辽“六番大战”在精彩度和关注度上堪称棋逢对手的名局,赛况跌宕起伏,场场票房爆满,也让各电视台的收视纪录相继作古。

  经典的对决让CBA收获了第三支“王朝”球队——北京男篮。卫冕成功,北京队终于拿到了“王朝”球队最重要的指标,虽然4年3冠的他们在冠军数量上还比不了前辈八一和广东队,但这支冠军球队生存在CBA竞争最激烈、最残酷的年代,配得上“王朝”二字。

  经典的对决让CBA发现了新的力量,辽宁队虽然与总冠军擦肩而过,但他们的崛起让联赛未来的势力版图变得多元化,从京粤疆的“三足鼎立”变成了“四雄逐鹿”。而“辽东铁骑”“末节惹不起”,更为联赛赚取了不少人气。

  经典的对决成就了一个人和一群人。38岁的马布里在总决赛数度救北京于危难之中,如愿以偿地率队卫冕并收获了个人首个总决赛MVP(最有价值球员)。在CBA的外援史上,老马堪称第一个“图腾式”的人物。马布里铸就了传奇,而国内球员也打出了属于本土势力的精彩,北京有孙悦、李根、朱彦西、王晓辉和方硕,辽宁则是郭艾伦、韩德君和贺天举,每个人都曾站出来影响过冠军的归属,这样的总决赛让他们成长,也让中国篮球受益匪浅。

  赞叹京辽大战之外,人们也忘不了北京和广东在半决赛的针尖对麦芒、季后赛首轮东莞鏖战广东、常规赛中浙江队外援麦克克鲁姆单场砍下82分以及朱芳雨在广东主场战辽宁时成为CBA首位“万分先生”等难忘场次和场景。

  CBA的“20岁”,享受着经典赛事带来的喝彩声,同时也因联赛品牌文化建设中的缺失承受着质疑声。

  20年过去了,CBA仍缺乏一套相对职业的、合理的管理体制和理念,存在一些匪夷所思的漏洞,这自然会造成很多乱象和奇葩事件,在球迷消费群体中当然会逐渐丧失公信力。

  弥补漏洞,维护公信力,需要CBA中各方势力的通力合作,但篮协、俱乐部、裁判、球员之间,本身就因现行体制的问题存在着各种不信任,如上海队因吴冠希注册事件炮轰篮协,球员将场上的频繁冲突归咎于裁判不公,俱乐部之间“我就不信对方不做裁判工作”的猜忌,裁判则委屈于待遇低、非职业化。内部都乱成一锅粥,一起建设良好的CBA品牌文化从何说起?

  管办分离被公认为CBA治乱的一味良药,可什么时候吃药、怎么吃药,目前仍没有一个公开的具体“药方”。

  作为顶层部分,CBA品牌文化的缺失,使得下面的俱乐部文化、球员文化和球迷文化,也缺乏建设和维护的概念。本赛季,辽宁队总决赛期间门票临时加价用“黄牛党”挡子弹,赚了银子丢了面子;津川球员把赛场变成武场,造就史上最大罚单;万事达中心惊现球迷斗殴“抢镜”总决赛。这些最终损害的都是CBA这块大招牌。

  此外,CBA目前的品牌文化建设还有细节缺失。比如篮球评论员徐济成在《关于2015年CBA总决赛断想》中提到的数据整合问题,它虽不像管理体制那般重要,可也是打造联赛品牌的一部分,想在下赛季更好地推广CBA,不如先从一本更完整的《联赛官方手册》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