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法院:“审判团队文化”激发“聚变效应”

03.05.2016  11:27

  随着司法改革的逐步推进,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如火如荼,江苏高院相继出台了《人民法庭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审判团队工作流程指引》等文件。工作规范有了,关键要用活用好,用出制度的生命力。滨海法院打造“审判团队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使之成为工作规范和团队成员之间的“催化剂”,提升了改革试点成效。

  团队塑造凸显灵魂人物

  打造“审判团队文化”的首要任务是塑造团队灵魂人物,一个审判团队的灵魂就是主审法官。

  滨海法院在开发区法庭试点成立两个审判团队,选择主审法官的标准是:能吃苦、肯担当、善调研,并要求主审法官懂得营造“审判团队文化”氛围,将团队拧成一股绳,收到1+1+1>3的效果。

  徐新枝和黄爱萍法官被委以重任后,该院詹荣安院长告诫他们:“作为主审法官,在团队中不仅是个人的奉献和努力,更重要的是为团队运作探索开路,留下工作方法、规范以及引领持续发展的团队精神,当好灵魂人物。

  “有第一就争、有名次就拿!”行伍出生的徐新枝为他的审判团队贴上了鲜明的标签,而黄爱萍则为她的团队注入了埋头苦干的元素。他们把每天的时间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上午和下午安排开庭、调解案件或者接待当事人,中午撰写或者签发法律文书。周六上午加班梳理下周案件,并安排好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的工作,就这样日复一日连轴转。

  在两位主审法官的带动下,整个团队迸发出巨大的活力。2015年,徐新枝、黄爱萍团队分别交出了结案816件、476件,零发改、零投诉、零信访的成绩单。

  团队精神凝聚成员力量

  “敬业、争先、包容、慎独。”这是滨海法院首批审判团队的文化内涵,更是凝聚整个团队的精神核心。

  为让这种精神融贯团队成员,该院打造了“团队会议、主审法官谈心、团队业务学习”三大载体,并建立考评机制,法官助理主要考评与主审法官的配合默契程度、调解结案数、撰写裁判文书数量、办理财产保全数量;书记员主要考评与法官助理的配合默契程度、记录案件数、文书送达、校对、扫描、案件报结和卷宗归档工作。每月一次的团队会议上成员交流当月工作,主审法官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团队成员相互提醒,庭长常态化告诫主审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净化交友圈,培养慎独精神,抵御干扰。

  在团队精神的浸润下,成员相互包容,浑然一体。主审法官与法官助理配合默契,98%的案件在裁判思路上保持一致,提高了效率。去年,该庭案件办理周期为41.13天,同比下降4.3天,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99.8%,质效兼优。作为团队的第一批成员,他们正为后来者留下精神财富,薪火传承。

  团队文化助推改革试点

  审判团队是改革的试验田,承担着检验改革路径、方法和成效的重要责任。但改革无定法,滨海法院的态度是“鼓励试对,包容试错”,这也是“审判团队文化”包容性的生动体现。该院要求审判团队从减轻主审法官负担、提高办案效率、主审法官履行“一岗双责”等方面大胆探索。

  法官助理赵凡淇认为,化解案件激增的困境不能单纯依靠“人多力量大”,更需要团队的齐心协作。一个案件立案后,对内,在庭前将案情汇报主审法官,使主审法官庭审时有针对性地查明事实;与书记员协调,将与实体审理无关的程序性工作完成。庭后及时草拟文书,尽自己能力对主审法官负责。对外,审查诉讼材料,庭前组织交换证据,办理诉讼保全、委托鉴定等事宜,最重要的就是主持庭前调解,化解一部分案件,减少主审法官工作量。通过分工,该院将主审法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真正回归“裁判者”本位。

  除了主动加强监督之外,该院还旗帜鲜明地要求团队做到“慎独”,团队成员定期向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述职述廉,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并将办案责任制和职业发展紧密相连,增强自觉抗干扰能力。徐新枝告诉记者:“独立签发文书带来了职业尊容感,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终身负责的责任感。

  “审判团队文化建设助力了改革试点工作,也激活了团队的精气神。今后,我们要扩大试点范围,在不同审判团队中打造各自的文化,形成不同的风格,促进改革试点取得新成效。”詹荣安表示。陈雷

原标题:

编辑: 刘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