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今年籼稻收购有“五变”

23.09.2015  15:34

      再过十天时间,溧阳市2015年中晚籼稻将集中收割上市。调查得知,今年籼稻收购意愿、收购数量和收购方式等有“五变”。

      一、收购意愿由强变弱。 今年以来,籼稻行情低迷,购销偏淡、经营保本或亏损状况普遍。以优质籼稻“丰两优”为例,去年每百斤(下同)收购价138元,经营者一直没有等到好的行情,却等出了高成本。一个月的利息7角,一年利息成本8元多,目前籼稻成本达146元,因籼稻主副产品跌价,市场价从年初的147元跌到现在的142元,亏损4元左右。因此,经营者收购积极性不高,收购意愿由强变弱。

      二、收购氛围由浓变淡。 今年小麦收购价每百斤118元,目前销售价116元左右,赔差价、赔利息还销不动,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引发了籼稻收购仓容、资金问题。受今年小麦收购赔本因素的影响,普遍担心籼稻收购和小麦收购出现一样“版本”,先收后跌、购销倒挂、多收多亏,普遍持等待观望态度,能收就收、不能收就歇,对粮食看跌因素占据上风,收购氛围由浓变淡。

      三、新稻上市由抢变看。 往年新稻上市有抢新抢鲜的惯例,今年则打破了急于抢新抢鲜的惯例。主要原因是新籼稻刚上市,水分偏高、碎米多、白片多、看相差,经销商和消费者挑剔。普遍等后市成熟的籼稻质量优劣才动手收购。

      四、收购数量由多变少。 为吸取去年籼稻收购的教训,防止压库和亏损经营,今年普遍想减少四分之一的收购数量和库存量。

      五、生产粮源由收变拍。 多数加工企业以销定购、边收边加边销,有意让国有粮食企业先收的倾向,后市以低价收购维持生产,明年需要生产粮源将拍卖政策性粮食,有利就生产经营,无利停工停产。由此看来,今年籼稻政策性收购占主导地位,尽快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势在必行,农民种出来的粮食将“一面倒”向国有粮食收购企业,如何引导各类收购主体入市收购,有效缓解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仓容和资金将成为今年秋粮收购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