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跳当当”藏武术绝学和八卦阵法

20.11.2015  16:24

  

  

  村民在跳当当

  在南京溧水东屏镇群力村及其周边的土地上,古时兴起了“跳当当”这一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活动。明清以来,尤为兴盛,逢年过节或庙会期间,周边村落都要组织当当队,参与庙会祭祀活动或巡游表演。2009年,“跳当当”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南时报记者刘丹平实习生郭涛

  历史

  “跳当当”原是

  随外来人口流入溧水

  “当当是主要道具,其直径约15至20厘米,无锣心,用木棍敲击,声音脆而响亮,因此整个舞蹈用其声当当命名。”溧水区文广局社会文化科科长史弘玉告诉记者,一个当当队有一到两只起指挥作用的“当当”,起舞时,持当当者居于队伍中间,四周是鼓队,鼓队之外又有锣队。以当当声为令,当当一响或双响,锣鼓队则伴以相应的锣声、鼓声。持当当者要互相呼应,在场地中央做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有单脚站立称金鸡独立;或相互斗耍、或腾挪、或闪避,称野鸡蹦;或在场中翻跟头就叫翻筋斗。此时,四周锣鼓队也变换相应的阵式,如八卦阵、梅花阵、一字长蛇阵等等。

  “跳当当”属山东章姓一族所有,据曾见过章氏家谱的老人章利骏(生于1921年)回忆:章氏原是大户人家,原籍山东省嘉祥县,是明朝的武官门第,开有”大明武术院“,院内经常聚集乡民、弟子习武、操练,特别是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尤为热闹。因为春节期间要点燃能发出响声的干柴,敲打各种响器和点放爆竹,庆贺过年。章氏后来在武术动作的基础上,编排出30种姿式和“三当四鼓十三锣”的演出形式,规定了按“八卦阵”排列的演出图形和包括旗、锣、鼓、伞的演出阵容,并绘有“当当图谱”,创立了春节当当会,取名龙凤胜会。自此,在章氏家族中代代相传,每逢节日,跳当当便活跃在当地百姓中间。

  清兵入关,明朝灭亡,章氏一族南迁,在濑水洲(即今之溧水县)城北数十里处安家,跳当当随之传入溧水。章氏后人章利骏曾绘有当当图谱(又称“四方五行阵图”),在章氏家谱中有明确记载。在目前的演出中,所保留的原始阵势有“猿猴式”以及部分武术招势。在群力村一带还有许多“当当”的跳法,但已无人能说出来源和年代,更为遗憾的是,后来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章氏家谱被销毁,虽经多方努力也没有找到幸存品。

  传承

  “收草”等仪式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之前溧水区群力、杨家边村地处偏僻,环境相对封闭,村民定居于此,因而保留、保存了许多先民在生产、生活方面的风俗习惯,特别是“跳当当”这一民俗活动,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提到“跳当当”的好处时,史弘玉告诉记者,跳当当要求家家出人出乐器参加跳当当表演,这样就使全村沉浸在一种娱乐和节日的气氛中。一则有利于强调全村的共同利益,增加对村庄的认同感;二则也由于全村总发动,更加突出了它的狂欢性质。这种民间信仰也为民俗活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乃至组织保障。

  记者在资料记载中发现,1958年,江苏省歌舞团曾赴溧水采集汉族传统舞蹈,群力跳当当、东屏犟驴舞等均被该团收集采录。

  上世纪80年代,经区文化馆整理改编的《跳当当》获南京市民间舞蹈调研奖,大型舞蹈《丰收当当》参加南京市群众文艺会演并获奖。史弘玉谈道,“跳当当”这种分布范围较窄、地域性极强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元素,如活动过程中的“收草”、“留草”、“带草”等仪式,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民俗文化活动是一种与汉族民间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通过这种活动,农民达到了与神的沟通,与天、地及万物自然的和谐,因而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

  现状

  随着村落的消失“跳当当”濒临危机

  对于“跳当当”的现状,史弘玉表示不容乐观,他告诉记者,由于城市拆迁改造,村庄大量消失,村落文明也逐渐消亡。而伴随农耕文明发展起来的民间信仰、民间舞蹈、民间习俗也必然受到不可逆转的冲击。

  在史弘玉印象中,十多年前曾经到东屏的群力村做调研,那些“跳当当”的老人已经有七八十岁了。“据当时那些老人回忆,每逢节日的时候,‘跳当当’必不可少。之后随着村民的外迁,渐渐的就很少有人再关注这个民间舞蹈了。”史弘玉告诉记者。后来,区文化部门曾组织过老艺人到东屏镇的群力小学传授“跳当当”,小学生都挺喜欢这个舞蹈。“不过当时市场上已经很少有卖原始的‘当当’了,学校里也只有几个,数量不够,就买了一些比原始当当大一些的小锣凑数。声音的脆度稍弱,不过还是可以用的。”史弘玉回忆道,这些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对于已经在村落里逐渐开始衰败的‘跳当当’来说,学校能组织学生组队,也算是可喜的一件事,与民间‘跳当当’一样,群力小学的当当队也分乐队与舞队,但动作、音乐已经被改编了许多,舞者手持小当当,边敲边舞,动作添加了一些现代舞蹈元素,但基本动作只有7套。

  史弘玉说,不过,遗憾的是,当初学过跳当当的学生都已毕业,学校里现在会跳的学生也已为数不多。目前,仅剩下镇里文化站开展文艺演出时,一些舞蹈里面会带些“跳当当”的动作。东屏镇文化站孙立鹏介绍,由于年久失传,现在已很难看到原始的形态,但经过改编后一些模拟自然界动物神态的动作特点及由此形成的舞蹈风格,仅仅只能从现存的一些文艺演出动作中可以看出来。江南时报记者刘丹平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