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0万游客登南京明城墙 摸得着须成保护“主线”

06.03.2015  10:46

东水关成市民休闲好去处。 秦怀珠 摄

中华门

龙虎网讯 昨天是元宵节,南京人一贯有元宵节“走百病”,爬山踏青的习俗。而经历了600年风雨的明城墙自去年青奥前全面贯通后,在迎来了第一个元宵节的同时,也已经成为南京人“走百病”的第一个最佳去处。在这里,市民不仅可以登高望远,感受城墙传递的古朴气息,藏身于明城墙内部的城墙展览馆、南唐遗址展厅、书吧等设施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休憩场所,让人们来了就舍不得离开。

全线开放后已叫响全球

矗立600多年,经过风吹雨打,南京明城墙依旧在用青灰的身躯,无言地诉说着往事。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副书记曹方卿告诉江南时报记者,虽然直到去年8月底才首次贯通并全面开放,但去年登上南京明城墙的游客达到了110万人次,比前年70多万人次高出了30万人次。而单单在国庆黄金周的长假7天内,城墙客流总量就突破了30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

青奥会前,《环城七十里》的电影虽然延迟到了城墙开头后才如期上映,但其却带动了不少南京人加入环城70里健步走的行列,而主题曲《城门城门几丈高》更是让老南京们好好“怀旧”了一把耳熟能详而且朗朗上口的童谣《城门谣》。

在去年8月份全线开放后,明城墙打好了青奥牌,叫响全球。8月18日,近100个来自中国、美国、巴西、日本等代表团的运动员来到南京城墙台城段,触摸、探秘关于南京的“600年历史”。孩子们动手制作仿古城砖,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仿古城砖上,体验制作城砖铭文拓片。南京人习以为常的古城墙,在外国选手眼中,成了最神奇的地方。一些孩子甚至撒开脚丫在城墙顶上放风筝,玩得不亦乐乎。

节日、黄金周以及双休日上午的10点-10点半,声势浩大的仿大明皇帝入城仪式都会在中华门瓮城内举行,“大明天子”在文武大臣的簇拥下盛装登场,精彩的歌舞、武术表演,吸引国内外的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赏。前不久,除了“仿大明皇帝入城仪式”外,中华门瓮城还推出了仿古射箭的游戏,让游客们感受时空穿越,畅玩潇洒的仿古射箭。春节期间,有近千人掏钱,体验古人的射箭艺术。

在明城墙神策门至太平门段,从外面看上去这里就是一段雄伟的城墙,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顺着栈道走到城墙内部,这里却是“别有洞天”的南京明城墙城墙展览馆。而黄包车、书吧、茶社等一系列旅游休闲服务设施的投用,让明城墙不再仅仅是一处人气景点,更成为国内外“点赞”南京最多的文化休闲空间和城市观景平台。

零门槛培养南京读书文化

明城墙内部重新开放的原明城垣史博物馆临湖厅共两层,面积达400平方米,其中一层改造为台城书吧。书吧的一侧摆放了四五组木质桌椅,而在另一侧则设计为书架,上面摆满了与文学和历史有关的各类图书,可以免费取阅。书吧一角的香案上,摆着古琴、梅瓶。整个环境显得古色古香,虽然在城墙肚内,但通风较好,无憋闷感。这里也成为游客登城后小憩的首选。在此看书、休憩的市民认为,这种在城墙包围中看书的感觉特别舒服。“泡上一杯茶,捧着一本书,在历史建筑里,感受传统文化,会觉得很安逸。

目前,除台城书吧外,南京明城墙的“肚子”里还有两家供市民和游客免费阅读的书吧——金陵书苑“垣里书香”和凤凰台书吧。曹方卿告诉记者,这三家书店作为南京明城墙全民阅读中心的示范点,均向市民提供免费阅读,备受市民和游客欢迎。或现代、或古朴的装修,优雅静谧的环境,精致的檀香,舒适的沙发和方正朴实的桌椅,以及成千上万册图书……都让书迷流连忘返。

在武定门内登城口的“垣里书香”,市民只要走进书吧,都会得到一杯柠檬水,轻松享受这里惬意的环境。书吧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大概有500平米,一张长型方桌能容纳30多人,常常会不定期举行文化活动,比如读书会、见面会,甚至公司的年会都承办过。从十月开业以来,已经举行过30多场民间自发组织的读书会,每逢有这样的活动,都会在“垣里书香”的官方微信微博发布消息,店内也会提前一周进行地面海报宣传。这些都是免费举办的,其他的读者也可以随时参与进来。

据介绍,这里提供了一万五千册图书,既有面向孩子的儿童读物,也有面向年轻人的各大书店畅销书,还有面向中老年人的养生健康及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书籍,市民可自由挑选阅读。记者看见每张桌子上都有一本“垣里书香”的留言本,随便翻开,里面满满都是老百姓的读书心得和对书吧极大的认可。到了周末,这里也是家庭活动的好场所,父母会带着小孩一起来看书。记者在现场看到,书吧两边加起来最多可以容纳六七十人,彼此之间都不介意拼桌,文化氛围十分浓厚。

而位于西干长巷的凤凰台书吧,学习方面的内容则更多一些。“这里经常举办讲座、诗歌、品书、朗诵、音乐……”曹方卿说,虽然目前这个书吧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交通不是很方便,目前还比较小众,去那里的绝大多数都是学生。“但随着交通的改善,那里将来肯定会更好。”曹方卿表示,明城墙管理处一直致力于利用有限的空间,更好地为南京市民服务。“未来,我们打算把明城墙的文化、历史开发成文创旅游产品,放到城墙肚子里,更加突出南京的文化品味。

明城墙既要保护好也要亲民

中国明清城墙”项目已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联合申遗的城市也已增至13个——南京、西安、荆州、襄阳、兴城、临海、寿县、凤阳、正定等在内的13个城市保存较为完好的城墙,代表着全中国明清时期的都城、二级王都、府城和卫所等不同等级城市的“城墙史”。

根据2015-2016年南京城墙保护整治和申遗行动计划,南京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审议工作手册》已完成,并将于2016年3月底上报中国明清城墙申遗相关材料,力争列入2018年国家申遗备选项目,2019年或2020年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然而,在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怎样保护好明城墙,复兴好明城墙并留住南京的这抹乡愁?

眼下,国内不少遗产地都存在“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文化资源被当成经济资源开发,申遗往往只是为了追逐一块“金字招牌”。想要成功申遗,南京就得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逐渐克服此前的一些弊端。既要让城市“显山、露水、见城、透绿”,也要亲近市民,让明城墙“看得见、走得通、进得去、摸得着”,必须成为保护利用好明城墙的“主线”。

对此,南京市市长缪瑞林的看法是,南京要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城市化推进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

南京明城墙保护中心研究部主任杨国庆则认为,南京城墙申遗不妨让更多公众的参与进来。英国一个名为“历史侦探者”的主题文教项目,其参与者是学校里的孩子,通过探访爱丁堡的历史建筑,孩子们让自己成为一名“历史侦探”。项目结束后,孩子们还把经历创作成一部话剧,自编自导自演,“参与过这个项目的孩子,后来都成了历史文化传播的使者。”记者 黄勇 程岚岚 实习生 盛阳

来源: 新华报业网   编辑:叶真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