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港城“颜值” 让百姓乐享生态红利

22.03.2016  06:15

  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连云港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不仅是政府的规划,也是老百姓的期望。今年,连云港市正在开展省级生态市的创建工作,随着一个个生态乡镇、生态县区的创建完成,离“绿水青山”的生态港城又近了一步。

  拥有“华东第一泉”称号的东海县温泉镇,水是独特的资源,也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可是由洗浴而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也是环境治理的难题。针对污水处理,温泉镇独辟蹊径,采取了一种特殊的工艺。走进温泉污水生物处理厂,仿佛来到一个巨大苗圃。温泉地热管理站站长告诉记者,等到春暖花开,十几种植物在湿地上葱茏生长,生机盎然,而这些植物实际上就是污水处理的“设备”,温泉镇1.5万户居民每天的生活污水在这里由浊变清。

  温泉地热管理站站长温立法:我们这种人工强化湿地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和本地的环境景观相结合,既达到了处理污水的目的,又美化了本地的生态环境,同时这种污水处理厂的成本非常低,是普通污水处理厂的20%。

  集中生产、集约管理是东海县保护生态环境的另一种创新。在东海县安峰镇石英砂集中加工区内,记者没有闻到刺鼻的气味,也没看到被盐酸侵蚀的路面。企业主信心满满地表示,这里所有废水都是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县环保局实行24小时监控。而在2000年左右,有着丰富矿产资源的东海县,一夜之间曾冒出百余家从事酸洗石英砂的“小作坊”,粗放式的经营管理,不顾生态环境的发展,曾一度让东海县部分村落“空气刺鼻,河水褐黄”。

  东海县大家庭石英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从江:以前我们是零散在下面进行酸洗,现在进入集中区以后进行集中采购盐酸,坚决杜绝含氟盐酸进入我们集中区,并且我们做到达标排放,不影响下游的蔷薇河水的质量。

  温泉镇、安峰镇治理生态环境的做法是东海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过程中的一个缩影。2015年,东海县率先建成国家级生态县,摘得“国字号”招牌,让老百姓尝到生态发展带来的甜头。

  东海县环保局副局长居亚东:下一步东海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进一步明确生态优先的理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全面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放大东海的生态优势。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路上,生态乡镇是生态市创建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目前,还有一些瓶颈制约着我市生态乡镇的创建,其中主要的就是污水处理、垃圾收运、医疗两废、农贸市场4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问题。为突破这些瓶颈,今年,连云港市将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眼前正在建设的是连云区连岛上的第一座污水处理厂,全地埋式污水处理池的雏形已经显现,建成后整个连岛的生活污水都将在这里处理,然后回收全部用于岛上绿化浇灌。

  连岛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科员金增勇:为了创建连岛省级生态乡镇,连岛街道开工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从2015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目前正在施工的是污水处理池,计划在6月份完工并争取投入试运行。

  自2012年正式启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以来,连云区围绕重点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全覆盖,整治河道3条、涧沟23条,完成8条涧沟雨、污水分流工程,疏浚河道11.9公里。实现全区森林覆盖率42.7%、绿化覆盖面积1235.4公顷。让全区13.33万百姓切切实实享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红利。

  连云区环保局局长李大强:立足我们连云区自身良好生态环境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市第一,地表水环境的质量,声环境的标准优于国家标准。

  今年,连云港市将“决胜”省级生态市建设,全力推进海州区、连云区、灌云县、灌南县省级生态县区的创建,确保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乡镇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完成319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每个行政村80万元的重点资金规范使用;强化生态红线区域保护,使全市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占国土面积提高到23%。通过一系列行动,真正打开我市“生态文明之门”,为2017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市铺平道路。

  市环保局生态处处长齐庆磊:通过生态示范创建,我们完善了包括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的收运体系,城乡的环境综合整治,能够改善老百姓生活的环境质量。另一个方面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一系列的宣传报道、教育,能够提高老百姓对我们生态文明,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能够促进我们老百姓形成一个绿色化的生活方式。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这样才能推动港城的生态环境一天天美起来,切实让百姓享受到更多民生福祉,“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 王从帅  何剑  赵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