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体育产业缺乏列席意识 本土外围应两手抓

10.05.2015  14:11

  中国江苏网5月10日讯:在过去几年里,港城体育用品行业经历了一个“跑马圈地”式的扩张过程,许多体育品牌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并迅速扩张。但与此同时,总体却呈现一种“内耗大于外放”的局面———本土体育产业的“列席意识”匮乏,使得在省内乃至全国,都缺乏知名度,存在感薄弱。业内人士称,本土体育产业发展,理应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即本土市场要开拓,“外围战”也要打好。

  本土体育企业不爱“凑热闹

  最近,斯迈夫体育产业论坛在南京首次举办,该论坛始于2005年,以优质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强大的行业体系搭建及资源积累,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体育产业创新孵化平台。这次,我市共有20多家体育产业单位参加了该论坛,但要知道,以往我市是缺席的,也就是说,没一家企业曾参与过这种高端论坛。

  业内人士称,参加论坛对于本土体育产业来说,是了解政策、掌握形势、学习经验的好契机。但下发通知半个月后,竟没几家单位报名参加。后来经过连番动员,“才勉强达到这个数字。”他坦言,我市体育产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固步自封”的特点,对一些国家省级层面的政策、规定和激励措施“漠不关心”,而相应的活动也并不积极参与。

  “那些激励、优惠政策都是宏观层面的,能惠及到我们地市一级的小企业吗?我看不太可能,而那些高端论坛上的经验交流,也多适用于一二线大型企业精英人士。于我们而言,步子还没走稳,谈什么起飞啊?”一位本土体育产业单位负责人说出了心声,这也是造成我市企业“缺席”国家省级活动的根源之一。

  的确,依据我市体育产业基础薄弱的现实,不怪他们出现“漠视心理”和“畏难情绪”,导致在本土之外存在感较低,但这并不能成为“固步自封”的理由。“到底是先有参与度,才有知名度;还是先有知名度,再有参与度,这不是个简单的二元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优先参与在任何时候都是硬道理,否则就会错失良机。比如前段时间,省体育局为推动全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决定编写《江苏省全民健身服务指南》,呼吁各地体育产业单位踊跃报名,而借助这个指南,也能为本土企业做个免费宣传,但自公告发布一个月有余,报名的寥寥无几,错过了宣传自己的机会。

  “利益至上”牵制企业“不敢太作

  众所周知,体育竞赛是发展地方体育产业的驱动引擎,但其所耗费企业的资源是巨大的,脱离市场实际需求和形势发展的体育营销,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营销价值,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而我市体育竞赛表演业的产品,虽类别多而杂,有拔河、羽毛球、健身气功、排球等众多项目,但运作程度较低,远未形成独特的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赛事”,这也是影响我市相关企业单位“畏畏缩缩不敢前”的重要因素。

  董志新是我市某体育文化公司的负责人,主营赛事策划与举办,他坦言,现在举办的赛事基本都是商业性质,而且资金投入、规模不会太大;另外,基本不会考虑举办公益赛事。“以往我们筹划过在本土举办苏北足球邀请赛、全国瑜伽大赛等,这些赛事在预期中,都会带动本土体育品牌培育,但最后因巨额资金投入都搁浅了;而瑜伽也因太过小众,缺乏商业价值,也就不了了之。

  的确,“投资风险”的高低和“商业价值”的挖掘必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些体育单位的“动作”。而对本土体育产业发展能发挥多少带动作用,他们并不关心。“只要赚不到钱,我就不会搞。”而刨去政府层面的问题,这种观念也被不少业内专家诟病为“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现在,本土就缺一些有魄力和胆识的企业,能敢于尝试,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还相当少。多数都躲在一个小圈子里,挣点小钱,小富即安,对大形势不关心,本地体育产业发展也就止步不前。

  与此同时,本土一些企业在粗放经营中,并不注重品牌特质的开发,以至于同行业各企业间的产品组合、服务消费群体等,同质化严重,款式没有个性,同行之间压价竞争———这种结果,就是利润率越摊越薄,品牌建设无从谈起,到头来,各自落了个“赔本赚吆喝”。这种内耗也造成了本土企业“无力”走出去。

  应多一些“起步就冲刺”的魄力

  目前,全国的体育产业迎来了大发展、大跨步的时代契机,而如何把握这种契机,冲出“固步自封”的困境,是摆在本土体育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体育品牌要想赢得市场,就需要建立一种开放心态,积极调整经营战略、管理理念等;以此形成多元化、多攻势的经营态势。”一位业内人士称,“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要有‘还没学会走,就要开始跑’的魄力和胆识,要勇于参与到墙外去!

  的确,知名度不高、关注度低、参与度小的本土体育营销资源,对品牌的布局和造势并无多大帮助,但“有作为比不作为强很多”。我市某体育企业负责人王新堡对此深有感触,别看他是一位新晋的体育企业负责人,但从2003年起,他就有目的和魄力地开展跨国拉力活动,去年,他们组织了一次从连云港到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穿行壮举。“这条路线是上合组织去年才开设的唯一一条国家间公路网,也被称为新世纪的丝绸之路。为了这次活动,我们找到了中国工业报合作,而国家的外交部、工信部、国资委也都支持此活动,对打响连云港的知名度自然有好处。”他坦言,最近在组织另一次穿越活动时,有个大胆设想,在抵达俄罗斯时,将他们的越野车赠送给总统普京。

  “我们本土体育产业领域存在一个怪现象,墙内开花墙外香。比如,我们的活动在港城没啥知名度,但在外界反而有些影响力。”不过,一路上,王新堡也遍尝港城的“固步自封”———某次穿行欧洲过程中,他们路过鹿特丹,但鹿特丹市长不知道连云港在什么地方,“经我们那次活动,给我们港城打出了一些名号。

  “实现品牌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固步自封只能阻碍这种提升。”王新堡说,港城的体育产业单位要走出“小我”的误区,完成一种“大我”的过渡。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问题:每个本土体育企业就像一台越野车,配置的发动机不同,肩负的使命也不同。有的体育项目一落地,较适合本土市场,需要慢慢酝酿发展;而有的项目一落地就要上满弦,没学会走就要跑,博采众长,打开局面。“内部市场为主导,外围互动要兼顾,这样本土企业的自信才会慢慢积累,品牌力也会越加耀眼。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