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港区多举措加强湿地小区管护建设

20.08.2015  00:48

  湿地是“地球之肾”,对调节径流、防止洪涝灾害、滞留沉积物、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持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衡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湿地也是一个具有高度多样性的综合体,其水系来源受天气条件和地理结构影响较多,水质的营养程度决定着水生动植物的组织成分、水生物种的多样性和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的繁荣与否。
  高港区目前拥有湿地保护面积2914.2公顷,占该区行政规划面积的10.16%,其中前进河和宣堡港等两个湿地保护小区面积最大,约占全区湿地总面积的10%左右。高港区湿地生态系统基本保持完整,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拥有青鱼、刀鱼、白鱼等各种鱼类38种,鸳鸯、苍鹰等留居、旅经或在本地区进行繁殖的鸟类达97种以上,龟鳖、东吴虎纹蛙等两栖爬行动物类23种,芦苇等湿地水生植物75种。
  随着2012年江苏省把自然湿地保护率纳入“八项工程”监测统计指标体系,湿地的建设成为该区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江苏省“八项工程”监测统计实施办法及省、市下达“自然湿地保护率”考核指标等要求,近年来,高港区本着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原则,多措并举,大力加强湿地保护小区管护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由区农委牵头,会同环保局、水利局等多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湿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成立相应的巡查组,各相关责任人签订责任状,细化落实各辖区内湿地小区建设目标、任务、责任等。
  二是积极开展湿地监测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借助上级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建立完善的湿监测体系,加强对湿地水质变化、生物多样性、湿地沼泽化和陆地化演替等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创新思路,加强制度建设,开展湿地小区内水体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沿河生活污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开展水草打捞、芦苇收割等举措,降低河水中氮、磷含量,切实改善河体水质。
  三是广泛宣传,加大投入。区农委定期不定期在全区开展湿地保护业务知识推广与普及,充分利用“2.2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时机,大力宣传湿地保护知识,增强全民保护意识。各镇街积极加强本辖区内湿地小区的建设管理力度,将湿地小区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采取多元投入的方式,确保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和保护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四是严格考核,加强管理。高港区政府把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列入专项考核项目,要求各镇街对照目标任务,将任务逐一细化分解,狠抓落实,牢固树立目标必成意识。要求区农委、水利部门加强对湿地保护的监管,组织人员加强督查,对违法占用、开垦、填埋以及污染湿地的情况依法制止,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对造成湿地生态严重破坏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切实加强各辖区内湿地小区的管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