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胜:清醒认识新常态下林业改革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02.02.2015  13:21

  夏春胜局长在全省林业局长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调档为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下,林业改革发展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给林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从党和国家的重视程度看,发展林业的宏观环境正不断优化。随着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日趋接近或达到极限,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在新常态下,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必将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承载力腾出更多空间,从临时性的政策措施到长久性的制度安排都必将更加有利于林业发展。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重大判断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他指出,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环境越来越珍贵;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要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要对山水林田湖实施更严格的保护,加快生态脆弱区、地下水漏斗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区治理。李克强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卫和创造绿色财富;森林草原、江河湿地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须倍加珍惜;要适当扩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增加转移支付规模;扩大天然林保护范围,提高补助标准;新增退耕还林还草1000万亩。汪洋副总理在听取林业工作汇报时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林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他希望林业战线同志倍加珍惜当前的好环境,奋力开创林业发展新局面。这些足以说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走向定会促进林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不断优化。
  (二)从建设新江苏的目标要求看,林业工作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视察指导工作时,希望江苏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使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并要求江苏在五个方面迈上新台阶。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部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在抓住转方式、调结构这个关键,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时,用好生态环境倒逼压力,以更大的决心、拿出更硬的举措,把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向纵深推进。省委罗志军书记指出,要“把农业生态环境‘欠账’补起来”,“加大湿地保护与修复力度”,“继续加大生态防护林建设力度,把生态环境逐步治理好、切实保护好”。李学勇省长强调,要“深入推进绿色江苏建设,重点抓好森林抚育,更好地发挥林业生态功能”。省委常委、副省长徐鸣要求新常态下林业工作要突出重点,严格保护公益林,科学更新经济林,充分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优化环境、致富百姓上的综合作用。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新指示和省领导的新要求,我们深感,在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中,林业工作大有作为。林业部门要在促进经济发展、致富一方百姓、美化城乡环境中更好地担当职责。强化生态红线区域内林业资源保护,深入推进造林绿化和湿地保护修复,推动城乡生态环境向好变美,是林业在建设新江苏中的首要任务;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是林业在建设新江苏中的应有担当;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文化,促进社会生态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是林业在建设新江苏中的不懈追求,这正是新江苏建设赋予林业的光荣使命。
  (三)从江苏林业建设的实际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容忽视。一是造林绿化空间受限,更新难度加大。经过10多年绿色江苏建设的强力推进,目前全省可用于造林绿化的地块越来越少,剩余可供造林的盐碱滩地、荒山石山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存在造林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投入资金多等诸多问题,造林空间拓展困难。与此同时,在“一山二水七分田”土地资源禀赋下,既要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又要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各类建设用地需求不断“挤压”未利用地向宜林地调整,甚至“挤占”有林地。此外,绿色江苏建设以来所植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又陆续到了轮伐高峰,由于近年来林业经济比较效益下降,农户采伐后更新造林积极性不高。新的树难栽下去、老的树保不下来,一直引以为豪的苏北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面临线断网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林木覆盖率达标巩固形势严峻。二是林地湿地破坏时有发生,资源保护压力加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土地利用宏观调控的加强,林地湿地既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又承受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压力,其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涉及政府或法人行为乱占林地湿地、毁林开垦、污染湿地案件时有发生,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同时,随着经贸活动越来越频繁和物流越来越发达,林业有害生物跨区域传播的风险越来越高,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危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对经贸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威胁,以及对生态景观的影响都日益凸显。三是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林业管理和服务力量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我省基层林业服务体系建设与林业资源管理任务增多、保护难度增大等现实状况极不适应。全省1078个涉农乡镇(街道、园区),林业服务机构多数以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形式存在,只有201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在农服中心加挂牌子),职工1037人,平均每个乡镇(街道、园区)不到1人。乡镇林业工作站普遍存在人员编制少、基础设施薄弱、经费保障不足、服务手段欠缺等问题,林农急需的林业科技、林业法律、林产品信息、林地流转、林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等相关服务很少、甚至没有,林业服务体系和林业科技推广网络的职能作用难以发挥。另外,国有林场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保障不足问题,林业项目资金监管要求高、责任主体不健全问题等等,都是新常态下我省林业健康发展无法回避的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