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清明禁火 民间呼吁回归“寒食”旧俗

20.03.2015  14:03

  中国江苏网3月20日讯 来自滨湖区殡葬管理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虽然昨天该区各大公墓扫墓客不足万人,但明后天双休日两天,将出现首拨10万左右市民去扫墓的小高峰。不过,市民可以放心的是,真正的扫墓高潮还没到来,不会出现一天20万、30万“扫墓大军”。

   扫墓虽推迟,便民措施早备好

  “今年春节较迟,3月20日星期五才是农历二月初一,老无锡的习俗是正月不可以去上坟。”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执业策划师许伟文说,在正月里无论民间或寺庙,只做“祈福”,不办“超度亡灵”的活动,自然去上坟的人就少,这是今年无锡“扫墓大军”推迟出现的原因。

  据了解,由无锡市滨湖区民政局直接管理的经营性公墓有青龙山、梅园、湖景、陈漕湾和乌鹤山公墓5家,辖区内还有5家公益性公墓,是无锡市公墓最多的区域。每到清明节,滨湖区公墓扫墓状况是个风向标。

  劲吹祭祀新风,需要向老百姓传递“微”信息。滨湖区民政局殡葬管理办公室推动文明祭祀,不停留在口头上,从各公墓平价鲜花能不能满足供应;电动车免费充电站设好了没有……点滴实事抓起。梅园公墓和陈漕湾公墓推出了八项免费便民措施,即免费向来公墓祭扫的市民提供应急药品、饮用纯净水、描碑使用的油漆、笔、电瓶车充电、免费借用轮椅、雨伞、老花眼镜等。

   漫画、摄影竞赛,唱响清明文化曲

  充分调动各公墓的潜能,将清明扫墓民俗与“文明祭扫、生态安葬”主题宣传月相融合,是今年滨湖民政主打祭扫服务月活动的特色。

  据介绍,滨湖区内的湖景、梅园、青龙山等公墓将在清明节期间举办“古今名人墓葬图文展”、“清明时节话孝道展”、“文明祭扫公益漫画展”等活动,生动传递健康的清明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乌鹤山公墓还将特别推出“春花烂漫、和谐鹤苑”主题摄影有奖竞赛。这也是公墓管理方与市民之间一种很好的互动方式。市民在扫墓期间可用手机拍摄墓区环境、绿色殡葬、生态祭扫、文明服务等照片作为参赛作品,在微信群里一发,传播绿色生态文明和谐的公墓形象。祭扫漫画则通过夸张的表现,生动展现了风趣、幽默的祭扫形式。

   建议再拾“寒食”,让“禁火日”回归

  民间传说清明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有历料记载,寒食清明节在唐代盛行,到了宋代“每年清明,大地禁火”。在江南,每逢清明“寒食”则吃麦青团和糯米糖藕,整天不动烟火。

  无锡千年古镇梅村一带,清明扫墓用青、白团子作供品来祭奠祖先习俗源于对3200多年前周文王长兄泰伯三让天下,南奔荆蛮到梅村鸿山地区兴修水利,传教农桑,传播文明,开发江南的纪念。

  据殡葬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认为,传统清明民间自觉禁火纪念介子推长达千年,我们也可以学学“世界无车日”、公共场所禁烟,以及春节禁放炮竹。无锡也可以率先推动“清明”禁火一天,让“清明”真正回归传统低碳。记者/ 东芹 通讯员/ 小许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