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安全常识:文明祭扫 防火防骗

31.03.2017  19:02
  随着清明节日益临近,市民们已陆续开始上坟扫墓,伴随着清明小长假的到来,各地即将迎来祭扫出行的高峰,根据往年经验,近期消防警情、纠纷警情持续增多,一些不法分子也在蠢蠢欲动,妄图以清明节为由头,骗取市民钱财。南京鼓楼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在清明小长假前后要将这些安全防范常识牢记心中: 1、祭扫路线提前选,停车安全记心间 由于私家车保有量上升,清明小长假向来是出行高峰时期,市民们在出行前应提前关注新闻媒体发布的交通状况、天气预报等信息,尽量错峰出行。有条件的市民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乘坐无牌无证、超员超载车辆;驾驶员应当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禁酒驾、超速行驶。 2、坟头杂草及时理,消防安全要注意 近期警方持续接到各类由于上坟焚烧纸钱引发的火灾事故警情。2月11日,警方接到报警称有人在溧水区和凤镇上坟时将地里的秸秆引燃,焚烧面积较大。3月26日,溧水区永阳镇栖凤南路美人山公墓附近有人上坟时将山上的树烧着了,后火被扑灭。 焚烧纸钱是传统的祭祖方式,但很容易引发火灾,大力提倡鲜花祭奠的文明祭扫方式。警方提醒市民,在拜祭时用火应小心谨慎,用火前应仔细清理清理坟头的杂草、枯树,这既是祭拜的风俗,又能有效防止火灾。焚烧完毕应等到火苗完全熄灭后再离开,如发生火情应就近利用树枝等进行扑救,并及时报警。 3、清明习俗要遵守,谨防麻烦惹上身 扫墓时衣着整齐,神情肃穆,不大声喧哗,不说对亡者不敬的话,不对别家坟墓评头论足,不踩踏别家坟墓,不在墓地随意拍照,这些都是祖先留下的祭扫习俗,祭扫时应当遵守,防止对他人不敬,与人发生纠纷。 4、诈骗伎俩要提防,莫把财物拱手让 案例一:市民张先生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邀请他参加朋友李某的葬礼。由于自己真的有一位朋友和短信中逝者的名字相同,张先生便回复对方,自己没法前去参加,请对方提供一个银行卡账号好让自己将份子钱打过去。很快,对方将账号发来,张先生转了2000元过去。事后,张先生与朋友聊到这件事,朋友告诉张先生自己刚刚还和李某通过话,张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在这个案例中,骗子给出了一个重名率很高的名字,再利用“逝者为大”的思想,一般人不会再进一步求证,这就让骗子钻了空子。 案例二:骗子先自称是民政局工作人员,并能准确报出逝者的姓名、住址、在哪个医院亡故等信息,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再告知可领取丧葬费,要求提供银行卡号,并以各种借口要求受害人到ATM机上进行操作。在骗子的诱导下,受害人先选择英文操作,再一步步按照骗子的步骤操作,最终被骗去钱财。 我国没有明确的发放丧葬补贴的政策,交通意外和医疗意外人员的丧葬补贴由相关部门发放,绝不会以电话形式告知,在银行ATM机上操作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