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养老产业,南京加速驶向蓝海

17.11.2014  12:24

      南京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截止去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120万,剔除高校、部队等因素,实际老龄化率达到23%,而且每年还以4—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将达到150万人。

      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在给经济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正推动形成新的综合产业——养老产业。

      据民政部介绍,仅全国养老服务产业规模2015年将超过4500亿元,2030年将突破10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拉动消费的新引擎。

      养老产业,公认的朝阳产业。面对旺盛的需求空间,南京如何加速驶向蓝海?

      ——发展机遇

      养老产业发展,南京迎来“三大机遇”

      养老产业,涉及长期照料、医疗康复、居家支持、精神慰藉等领域,包括传统老年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设施以及现代老年产业如娱乐、旅游、住宅、社区服务业、老年教育等多种行业。

      目前,我市的养老产业尚属于起步阶段,但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老年人观念的改变、养老服务业改革的破冰在先以及国际社会的关注,南京养老产业正迎来“三大机遇”。

      内在机遇:观念转变,老年人消费热情被点燃

      家住玄武区新街口街道成贤街社区的谭秀珍老人,今年8月在秦皇岛住了1个月。这两天,老人又准备去三亚度假。

      “夏天在北戴河,每天都去海边散步,因为气温适宜,多年的寒腿也不太疼了。”已经72岁的谭秀珍告诉记者,趁着还能动,多跑跑。冬天来了,想去三亚住一段时间,那里暖和。

      南京君游旅游咨询有限公司经理张连勤介绍,“异地养老”是符合老年人生理健康需要的,入冬以来,公司刚推出的海南游线路,短短几天就有200多名老人报名,真是没想到项目能够这么火。

      “南飞过冬,北漂避暑,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人所接受。”市老龄办副主任顾玉娥说,选择这种休闲方式的多是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收入较高的老人,以知识分子居多。

      据不完全估计,今年以来,我市已超过3万名老人选择旅游养老、度假养老等多种“异地养老”方式。

      “南京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老人基本上生活无忧,他们对物质需求和精神满足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消费欲望。”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陈颐说。

      陈颐认为,现代家庭功能的弱化,家庭依赖性逐渐减弱,老年人越来越看中自己的身体健康,“花钱买健康”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接收,这也是老年人消费热情被点燃的一个重要原因。

      改革机遇:政策利好出台,南京先行先试

      去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这也是建国以来首次以国家名义出台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意见。今年9月,全国首部老龄蓝皮书发布,深度分析了老龄金融业、老龄用品业、老龄服务业和老龄房地产业四大老龄产业板块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等,对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进行了预测。

      刚刚发布的省民政厅《关于深化全省民政事业改革的意见》,其中,公办机构转制、补贴护理床位、市场保险补充、服务公开招标,这些养老改革突破以往政策壁垒,开启养老服务市场化供给新模式。

      今年,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规定“40%以上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用于养老服务”、“境内外资本举办养老机构享有同等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等养老服务业优惠政策。

      记者注意到,无论中央,还是省市,一系列政策利好出台前,南京基本上先行先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去年,我是探索医养融合模式,为养老机构老人的看病难提供简单易学的解决方案,并逐步向社区推广。目前,医养型养老机构超过200家,占全市所有养老机构的七成以上;医养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达到近400个。

      同样在全年,率先在祖堂山、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尝试推行养老院公建民营,将养老机构推向市场,既可以让公办养老机构腾出手来搞好‘托底’,解决困难群体的养老问题,又可以帮助民办养老机构提档升级。目前,全市102家公办养老机构(含敬老院46家),已有42家机构7104张床位实现公办民营。

      今年,又在鼓楼、秦淮、建邺、雨花台区进行智能化养老试点,利用智能腕表等现代化信息手段,为老人提供健康管理和居家服务,明年将全面铺开,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养老院”。

      市民政局局长陈学荣介绍,通过多年发展,南京的养老服务业始终处于全省、全国的领先方阵,目前正申报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力争在“医养融合、评估机制、居家护理、高端养老、志愿服务、养老准入、诚信体系“等7个南京特色工作方面有新突破。

      ——外力推动:社会力量介入养老健康产业,国际养老企业落子南京

      就外部力量而言,利好也是不断,民营资本、国际力量看好养老市场,纷纷抢滩南京,有助于加快养老产业发展。

      今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法国,两国之间签署了50个经贸合作项目,其中就包括与法国养老业的“老大”欧葆庭集团的养老康复项目。

      作为欧葆庭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个落子之地,南京无疑在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先机。据了解,欧葆庭南京项目先期计划设立200张床位,主要接收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预计明年开业。欧葆庭在养老康复等方面带来的先进经验,对解决南京日益增大的养老难题必将起到积极引领作用。

      不仅是欧葆庭,澳大利亚皇家护理等已进入我市养老服务业。我市还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发展养老服务业,投资超过1个亿的社区养老综合体泰乐城,正在试运营。

      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随着全球逐渐进入老龄社会,以健康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保健、疾病预防等为主的健康产业的发展前景将会十分广阔。这一点,南京一些企业早已捕捉到商机。

      侯国新,“娱乐养老”生活方式创始人、南京贝杉国际董事局主席。2000年,率先进入养老产业,扎根社区,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侯国新告诉记者,只有通过市场规模化运作,才能让居家养老服务得到规模化推广,也才能实现“让每个老人都能在社区优雅地老去”的愿望。

      据了解,“娱乐养老,通过‘学学’组建兴趣班、学习班和各种再就业项目,创造教育利润;通过‘走走’来组织娱乐养老驴友俱乐部,从旅游中获取利润;通过‘调调’开设娱乐养老银发餐桌和相关理疗服务,创造服务利润。”在娱乐养老社区服务中心还设有专门面向老人的健康食品和保健品,创造可持续的产品利润,同时通过智能化平台为老人提供针对性服务,获取管理利润。

      医疗保健行业是老龄化的最直接受益者。在医疗保健和医疗护理行业中,针对老年人的药品、保健品以及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细分方向将最直接受益。

      “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提升以及环境的变化,健康产业越来越受青睐。”勤善堂健康产业集团品牌运营总监王帆告诉记者,我们主要通过组织活动,让老人认识健康的重要性,进而主动购买医疗健康保健商品,实现企业盈利。

      南京保健养生协会一位负责人说,医疗保健行业,这将是一座待挖的“金山”,南京高校、医院、科研院所云集,完全有条件能抓住这一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策建议

      多元力量参与养老,构建养老产业链

      不过,受多种因素影响,养老产业的潜能在中国尚未得到完全释放。目前,包含养老产业在内的健康服务业产值只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5%,而美国这一比例达17.6%。

      对此,一些国内外专家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部分原因在于政策扶持不到位,社会力量的活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迫切需要多方扶持,多元力量参与养老产业发展。真正实现养老产业化,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加快构建养老产业链

      养老产业覆盖面广,涉及到多个领域,不仅能带动直接面向老年人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上下游产业如建筑、钢材、水泥、机械、彩电等行业具有显著的经济带动效应。

      美国颐家养老集团董事长宋志颖认为,随着养老产品的不断开发和丰富,养老产业将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效应。南京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服务于养老产业,构建一个完整的养老产业链,从核心的养老服务,养老地产到养老支柱产业及辐射产业从而带动养老上下游服务,形成一个从上至下的养老产业链,提高南京养老产业的效率、提高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社保基金适当投资于养老产业

      “在中国,由于老龄化的高速发展和老年人消费意识的慢慢转变,显现出养老保险的商机。”日本大阪市立大学专门研究养老保险的水野博达教授建议,南京不妨考虑将部分盈余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于养老产业,在政府实施相关优惠政策下,以实现相应的经济回报。

      水野博达告诉记者,像养老保健业、老年旅游业等,都可以引入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使养老产业真正属于老年人,又保证养老保险基金也能惠泽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制定优惠政策扶植企业发展

      “建议物价、财政、民政等部门一起研究探讨制定出针对经营养老产业企业的收费优惠政策,提供税收减免的政策。”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陈锦棠说。

      陈锦棠表示,实行无差别优惠政策,以鼓励港、澳、台以及国外商家对养老产业进行投资。对于投资、经营养老产业的外商,在享受“招商引资”普遍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还应在建设和经营用地、各项税费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鼓励民间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

      “南京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对养老产业的参与,发挥其在养老产业中的作用,促进养老产业的社会化发展。”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亦民说。

      吴亦民表示,由于老年人个人经历、身体状况、文化水平、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差异,对养老机构和服务也存在着多种需求。规格标准统一的养老机构可能并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可以鼓励和扶持民间力量建立独具特色的养老机构、老年公寓、日托机构等,实行个性化发展。

      曾赴日本自费当护工的南京银杏树老年人服务中心负责人吴友凤也说,日本已在主推“小规模多功能的社区养老”,老人住的近,彼此多熟悉,便于沟通,易于进行个性化服务。

      推动新兴养老模式的大发展

    长期在中国投资养老产业的日本株式会社五岳技研社社长黄泽民说,南京老年人消费能力强,空闲时间多。随着新兴养老模式的兴起,养生文化村,异地养老等养老方式在南京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南京可以充分发挥郊区资源优势,建立养生文化村,发展乡村养生旅游等项目,带动郊区地产,旅游产业和养老机构的发展。”黄泽民说,还可以吸引老年人加入以房养老的行列,以住房逆抵押、售房养老、租房养老等方式,形成持续稳定并延续至终生的现金或其他资源流入,促进南京地产相关产业的联动。

      ——他山之石

      目前,国外的老龄产业体系已涵盖制造、建筑、医疗卫生、信息通信、金融保险、房地产、文化娱乐和教育等诸多产业。

      发达国家老龄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其成熟的市场环境、政府的积极推动、完善的政策法律体系、较高的市场细分程度以及紧跟市场需求的创新技术与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美国:“以房养老”流行

      美国的养老产业美国是以房养老的鼻祖,“以房养老”在美国的养老服务产业里占有重要地位。

      在美国,拥有住房的老人可以申请将住房抵押给银行,由银行根据房子的使用年限估算出房子的剩余价值,同时结合房主的年龄、银行利率、贷款的种类等条件给申请的老人每月定期一笔养老金,或一次性给予一笔资金。等到房主去世后,银行收取房产,同时房子的所有权归银行所有。

      “倒按揭”的方式对老人及银行来说可谓是双赢,老年人既解决了养老问题,银行也从中盈利。

      ◆日本:现代居家养老逐渐兴起

      日本的养老方式趋向于把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结合在一起,传统的居家养老是老人在家养老,由子女提供衣食住行上的照顾。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忙于事业,无暇估计老人,现代居家养老逐渐兴起。

      这种养老方式是在老人家庭的环境中,由护理人员、小时工等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日本还实施护理保险制度,包括上门护理、上门帮助康复、日托康复等。

      同时,养老设施社会化建设和运营的过程,带动了一大批类似“老人用品专卖”、“老年餐饮专营”、“老人之家管理咨询”、“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等企业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以养老设施服务为核心的“银发经济”产业形态。

      ◆英国: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发达

      由政府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

      英国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较发达。主要包括:第一,照顾老人饮食起居,具体包括洗衣、做饭、洗澡、陪护等项目。对社区里生活有自理能力但无人照顾的老年夫妇或单身老年人提供照顾;对社区内生活不能自理,又无人照顾的老年人则送入老人院。第二,为社区老人提供资金资助,包括免费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第三,精神关怀,为老人治病、开展心理辅导、教授养生之道等。第四,社会资源,为社区老人改善生活环境、寻求社会资源的资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