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降低准入门槛 私营企业做大“创业板块”

22.10.2014  11:34

  新华网南京10月15日电 今年以来,淮阴区逐步深化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率,激发了市场活力,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创业热潮。截止7月底,全区新登记注册个体经营户2319户,按新政策办理的公司725户、资金总额29亿;公司注册数量同比增加110.7%,注册资本同比增加85.1%。

  降低门槛:企业注册资本由“实缴”变为“认缴

  早就想创办广告公司的方慧珍迟迟没有下手的阻碍便是“验资”这条拦路虎,“注册资金一直是困扰创业的一道坎,不通过验资拿不到营业执照,既没办法租赁办公场所,也不好招聘员工。”但伴随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方慧珍数年的等待立马变成了现实,今年6月,她在淮阴区工商局顺利拿到了自己创办的瑞泽广告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圆了她怀揣多年的创业梦想,“企业注册资本由‘实缴’变为‘认缴’,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放宽了对注册资本的要求,给创业初期、处在融资困境的小微经营创业者带来了福音。

  自2013年9月淮安在全省率先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淮阴区从放宽注册条件、减少审批环节、简化住所登记程序等方面入手,减程序、降门槛,公司制企业增量明显,今年3月这项改革在全国实施以来,更是在淮阴掀起了全民创业的热潮。淮阴区工商局科科长吴松对今年3月3日注册窗口前的空前盛况记忆犹新,“当天是改革启动后的首个工作日,前来咨询新政的人络绎不绝,一天窗口接受咨询人数120余人次,比平时多出一倍,”吴松说,仅3月份一个月,淮阴工商局登记注册窗口受理名称登记核准业务360余份,较二月同期同比增长520.6%,在他从事工商注册登记工作的多年里,这足以称为一次创业潮的爆发,“特别是对原本有资金困扰的中小企业来说,新的登记制度带来了很大便利,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从零收费到零首付,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投资创业热情。

  闪电速度: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的优质服务

  江苏新澎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达香用两个“没想到”形容了她在淮阴区工商局办理企业增资业务时的感受。今年3月,沈达香带着公司的“内衬双相不锈钢复合金属管”和“内衬钛复合金属管对接焊接头”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来到淮阴区工商局,希望能以知识产权作价为企业增资。“在我们之前,全区没有先例,去之前我也没底,觉得这事不好办,但没想到工商局方面非常鼓励企业创新,在登记方式上也敢于尝试,积极帮助企业通过注册资金增资核准登记程序,更没想到的是,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增资变更的所有手续,可以说是闪电速度了。”沈达香说,放在以前,如果要增资2300万元,就要提供2300万元验资资金,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其他途径,企业都很难凑齐这么一大笔钱,办理工作就是一场“持久战”。现在,增资业务办理的闪电速度也为她带来了闪电效益——“增资后的十多天,跟踪两年的客户决定来考察,一期订单就有几千万呢,”沈达香难掩兴奋和喜悦。

  和沈达香一样,对闪电速度点赞的还有徐溜镇工业服务办公室工作人员朱爱明。7月8日上午,朱爱明带着一叠资料来到淮阴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前后半个小时就为镇里新招引的企业苏州吉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办理好了淮安分公司的营业执照。从事企业帮办服务工作多年的他对注册登记制度程序简化有着更深切的感受。“以前办照是城里、乡镇来回跑,部门之间反复跑,名称核准、立项、环评、验资每个环节都要等,个把月能把营业执照办下来都算很顺利了,”用他的话说,“以前跑N腿都办不好的事,现在跑一腿就OK了”。

  为更好地服务于各类企业和创业者,同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淮阴区工商局在提升业务素质和行政效率上下足功夫,第一时间组织窗口工作人员学习最新的业务知识,以适应政策的调整和工作量的增加;并在全区7个分局为大学生创业、返乡创业、下岗再就业和重大项目招引等开通绿色通道,将部分登记业务和核准权限下放到乡镇分局,确保在“全民创业、淮商崛起”的实践中为每一位创业者提供“一站式”的优质高效服务。

  “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提高企业的“失信成本

  在新政策的带动下,创业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3月21日,淮安海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10元注册资本刷新了全区注册资本最低的记录。就在该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后不到一个小时,注册资本为6.78亿元的江苏中宇神洲化工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也在同时发放,成为淮阴今年注册资本最高的企业。“10元公司”与“6.78亿元公司”在同一天内诞生的戏剧性事件,一方面证明了改革为创业者、尤其是中小创业者创造了平等便捷的平台,但另一方面这样宽松的准入条件也不禁让人对后续的监管问题打起了问号。

  “本次登记制度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宽进严管’,在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的前提下辅之有效手段,确保进得来、管得住、管得好,是淮阴工商局目前重视和正在探索解决的重要课题”,淮阴区工商局副局长程伟成介绍说。结合淮阴实际,新的《基层分局片区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应运而生,将监管力量向片区延生,把各类型市场主体均纳入监管范围,做到监管不留盲区。同时积极发挥消协、个协和其他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监督、约束和职业道德建设的作用,利用“淮阴消协”公共微信账号,定期宣传法律法规、发布消费警示、曝光企业被投诉情况;在企业自我管理方面不断强化,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市场开办单位、新闻媒体等的自治自律意识,将社会联防联治和企业自律有机统一起来。

  此外,对于在新政策实施后出现的违法违规的失信企业,利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工商将联合有关部门共同采取有针对性的信用约束措施,形成市场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提高企业的“失信成本”。而对于“重合同守信用”的优质企业则给予扶持和培养,目前,淮阴区正在着力开展对“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进行融资服务指导,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对“重守”企业申请的贷款实行优先发放,助力企业发展,使诚信企业实实在在地受益。用好“治理”和“帮扶”的监管“双刃剑”,保障创业板块做大做好做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