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转型升级路上劲掀“创新风暴”

25.06.2015  11:27

  6月12日,周五,淮安市淮阴区相关领导、区重大项目服务办负责人按惯例又坐到了一起———对近期的招商信息进行梳理,好的留、差的弃。第二天,他们对开工的签约项目逐一过堂,有问题的“会诊”解决,没问题的加快推进。近年来,淮阴区劲掀“创新风暴”,对怎么抓项目、招项目、帮项目、考项目作出了全新的有力回答。

  “招什么”的新思考———

  大项目更有戏 小项目不放弃

  总投资200亿元的金岭氯碱循环产业园、23亿元的苏北五金国际机电城、15.3亿元的华和智能叉车、12.5亿元的淮江科技等超10亿元项目就达6个……回首去年以来该区项目招引成绩单,体量之大、数量之多让人感概:经济新常态下,项目建设的种种艰难缘何在淮阴被一一化解。

  “实体经济发展环境虽然复杂,但大项目招引却更有戏。”淮阴区委书记刘泽宇的回答让人吃惊,“现在能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的企业,在国内同行中都是数一数二的,资金不成问题。”刘泽宇解释道,相比之下,由于银行惜贷、企业规模等因素,小型企业的投资意愿反而更弱。

  这一新思考并不意味着一心唯大。淮阴区委区政府的共识是:大项目更有戏,小项目不放弃。今年以来,该区又引进了京旺达食品、有色金属锻造等亿元项目11个。这些项目虽然不大,但都有着明显特点:要么符合淮阴区食品加工、盐化新材料、机电科技等主导产业发展方向,能够“补链、增链、强链”;要么就是科技、环保、绿色项目,契合“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的转型升级要求。

  “怎么考”的新招数———

  任务一下三年 多把尺子衡量

  去年12月12日,宁波,淮阴区人社局局长陈晓晖在协议上郑重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当日,由该局引进的总投资超15亿元的华和智能叉车项目落户淮阴。“连续几年没有招商实绩,‘乌纱帽’没动,工作照干!”陈晓晖坦言,如果没有区里招商引资任务一下三年的新政策,这是难以想象的。

  “如果还是一年一考,要么拿小项目凑数,要么完不成任务,这样的大项目从何而来?”刘泽宇说,任务一下三年,让各家有更多时间去考虑项目质量,这符合大项目落户周期较长的一般规律。

  该区将乡镇和高新区分成4个组,把基础相当的乡镇放在一个小组来竞争,设立基本任务库和自选项目库,实行升降制度,并设立不同的奖励标准,让每个乡镇都有危机感。古寨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以往考核排名一直不高。去年,在完成考核基本任务项目的同时,古寨在自选项目库中选择了“土地拆挂”一项,当年拆迁平整土地1334亩,为全区创造了数亿元的效益,此项最终拿到了满分,古寨在全区乡镇的综合排名大幅提升。“

  “怎么招”的新机制———

  突出效益导向 只认“真金白银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应税开票销售位居第二,但工业入库税金位居全市第一。”今年3月召开的淮阴区工业大会上,副区长张健的这句话讲得尤其洪亮。

  笔者在该区出台的提升工业质效实施意见中看到,两条“硬杠杠”十分显眼———高新区的项目三年内亩均税收要达到8万元以上,落户在乡镇的项目三年内亩均税收要达到5万元以上。

  每周五的信息汇报会,正是对项目的一次过滤。“经过甄别和筛选,效益一般的项目被舍弃,而那些大项目、好项目将会提升招商规格,由区领导直接参与招引。”张健说,这一举措既提升了招商的成功率,又保证了项目的质量。

  “怎么帮”的新路径———

  帮办一路绿灯 “三百”巧破瓶颈

  目前,全国唯一一家实现量产2.8微米电容膜的企业中立方实业,去年投产当年就获得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扶持资金1000万元、设备专项补贴400多万元。目前,公司第二条投资2.3亿元的生产线已交订金,不久将交货。“从项目落户第一天开始,淮阴区就为我们提供了管家式服务,扶持资金、补贴都是区相关部门主动帮企业申报的。”中立方实业执行董事陈银平告诉笔者。

  无独有偶,德尔泰电器整个公司用工1500多人,仅淮阴厂区就达700人。“从土地挂牌到新厂招工,高新区一路帮办,一路绿灯。”办公室主任邹文海介绍说,公司正准备在该区再上生产线。

  在创新招工路径的同时,声势浩大的“百企帮百村”活动也在淮阴区如火如荼地进行。淮安双汇是税收大户,同时也是捐赠大户,光是在当地用工就达2000多人。回馈带来了意外的成效:淮阴百姓对企业认同感更强了,企业招工更方便了。

  每个月的10日、20日,该区《“百名公仆服务百户企业”活动实施方案》中排到的188名副科职以上干部,雷打不动地要到结对企业服务,除了要建立供督查的服务企业台账外,每季度还要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不少于3个。

  5月17日,淮阴区举行“百名博士帮百企”签约仪式,来自淮阴师范学院的150名博士与淮阴区200家科技型企业现场洽谈,最终65对成功牵手,企业转型升级获得了新的智力支撑。

  “只有调动各方积极性,项目才能帮得好,转型升级才能见实效。”刘泽宇的一席话道出了淮阴转型升级“创新风暴”的本质特征。

  薛涛 周洋 张文辉孙晓燕王 军

编辑: 刘 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