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淮阴法院探索建立法官心理调适机制

10.11.2014  17:55
       

2014年11月5日下午,开庭审理结束两起离婚案件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法院小营法庭庭长王晓峰从第一审判法庭走出,换下法袍,来到“春在屋”,按下播放按钮,一首古琴名曲《高山流水》从小屋内飘扬而出,他翻开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静静品读。

 

这个10几平方米的“春在屋”是小营法庭自己营造和装扮的温馨小屋,墙上挂着干警生活照,一台电脑,一组音响,几盆小花,法官可以在此休息,整理思绪和心情。

 

今年以来,该院针对法官在繁重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探索建立法官心里调试机制,以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和人文化的组织关怀,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为把广大干警从繁重的办案压力中解脱出来,在精简大会小会的同时,通过工会、妇委会、团委等组织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猜、棋牌比赛、“天平杯”运动会和“读书月”等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组建乒乓球、自行车、摄影等兴趣小组,不定期开展单车骑行、书画摄影、游泳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用阳光向上的法院文化引领干警快乐工作。

 

在每年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的基础上,新增心理健康监测项目,发放埃克森人格问卷,抑郁焦虑自评量表,监测遵循自愿保密原则,将监测结果与身体健康检查相比对,为每位法官定制的心理健康档案,让法官充分了解自身的人格特质和潜在的心理问题。邀请心理学专家为干警开展心理调适讲座,系统讲解心理学知识和减压方法。

 

年均办案537件的王海燕法官表示:“保持阳光的心态,快乐工作、享受生活,将讲座里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做当事人思想工作中去,积极化解矛盾,才能事半功倍,达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该院还根据工作实际,制定法官年休假的计划和规定,带薪休假制度给了干警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我总是很心疼我们的干警,只有充分的休息,心理调适好了,才能公正高效的办案!”党组书记,院长尤铁梅如是说。

 

 

 

 

      作者单位: 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