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篇:“法律快车”直通乡村老年人

08.09.2016  21:03

      淮安市清江浦区齐湖村60岁的农民葛志良,打工回家途中不幸遭遇车祸,造成高位截瘫。10多万元的医疗费,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

      齐湖村驻村的天立言信律师事务所律师齐林建为其解答后,告知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齐律师代理此案。

      2年5次援助,终于为葛志良讨回了公道,并在交通事故赔偿之外,启动工伤认定程序,合计赔偿受援人84.5万余元,让葛志良一家的生活重新燃起希望。

      这是淮安市司法局推行“法律快车村村通”工程的显著效果。

      2013年起,淮安市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助力破解乡村法律服务资源短缺的瓶颈,在全市组织实施“法律快车村村通”工程,采取每名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全市所有村居挂钩服务等办法,深入村居宣传法律知识、当好法律顾问、开展法律援助、化解矛盾纠纷,把法律服务送到基层,打通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3年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5万余次,化解8.1万件;挂钩服务人员共联系村(社区)1.2万次,为村(社区)组织和群众解决法律问题8830件,提供诉讼及非诉讼代理5088件,为困难村(居)民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767件;深入村(社区)举办法律讲座1979场,帮助审查和修订村规民约594件,提出加强村(居)务管理意见和建议672条。

      值得关注的是,淮安市司法部门对老年人法律援助申请和法律咨询实行“优先接待、优先解答、优先受理”,对老年人公证需求“接待优先、条件优待、服务优质”。

      5年来,全市共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930多件,办理老年人公证470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超5000人次。案件涉及赡养纠纷、抚养费纠纷、房屋居住权纠纷、遗产继承纠纷等。其中,淮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办理的80岁残障老人龚步楼房屋居住权纠纷案、70岁回族老人吴国祥人身伤害赔偿纠纷案,获得江苏省法律援助基金会援助,先后获得市十家法律援助案件。

      与此同时,淮安市、县(区)民政局设立老年人维权中心,上下联动,为老年人维权提供快捷绿色通道。市老年人维权中心由律师事务所轮流派驻律师值班,接受老年人法律咨询,为需要法律帮助的老年人雪中送炭。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