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清江浦开埠六百年 曾为交通枢纽漕粮储地

07.09.2015  19:02

  从越河桥走进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淮海晚报记者看到十几个工人正在清江浦楼后的广场上栽种柏树,另一边,游客服务中心、名人馆、戏曲馆也都正在紧张的施工过程中。走入景区的里运河畔,一群钓友正在岸边钓鱼,他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或站或坐,聚精会神,而其中一位已经钓上了一条鱼,正和钓友们欣赏自己的成果。

  还有老人坐在岸边收听着收音机里的评书节目。时间仿佛穿越回了100多年前,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也正是在清江浦听着说书人讲故事,从而为她的中国题材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在乡村道上边走边敲小锣,到了晚上,就在乡村中打谷场说书。一些江湖戏班也常到村里来,在大庙前找个地方唱戏。这些艺人的演出,使我很早就熟悉了中国历史以及历史上的英雄豪杰。”100多年后,在同一地点,说书这种艺术形式以高科技的方式被传承下来。清江浦,对于很多淮安人来说是一个有着厚重历史感的名字,这个名字并非局限于景区范围内,在淮安人的心目中,它就是淮安的古称,它代表着淮安这座城市在古时最繁华的一段时期。明代诗人方尚祖在《清江浦》中写到:“最是襟喉南北处,关梁日夜驶洪流。”由这首诗也可以想象到当时清江浦的繁荣景象。

  那么清江浦从何而来?据淮安市政协文史委编撰的《清江浦印象》一书中介绍,在北宋雍熙年间,负责漕运的转运使刘蟠,为了避淮水之险,开凿了沙河,之后沙河淤废,漕船到达淮安的时候,必需“过坝渡淮”,非常危险和麻烦。于是平江伯陈瑄在1415年重新开凿了沙河,并将其命名为清江浦,从此,导湖水入淮,以通舟船,从根本上免除了过坝及风浪之患,同时还建造了移风、清江、福兴、新庄四闸。清江浦开埠距今,正好六百年。

  陈瑄此举为清江浦的兴盛奠定了一个极其优越的地理条件,从此,作为运河城埠的清江浦渐渐成为以漕运枢纽和河道治理中心而名闻遐迩的运河重镇。永乐初年,转输江南稻米完全依赖运河漕运,以维系着朝廷边防部队和北方诸省的粮食供应。为了集中查验和转运的方便,明朝朝廷专门在清江浦设置了常盈仓和专门的管理机构。当时有仓房百余间,地点约在今淮阴卷烟厂以东一片。由于清江浦居漕运终端,扼南北要冲,北临改道后的黄河,朝廷又在这里建造了国家级大粮仓,官军漕船都在这里转输,所以,又在这里兴建了国家造船总厂。因此,在明清时期,清江浦成为京杭大运河沿线享有盛誉的交通枢纽、漕粮储地和商业城市。(刘晓兰)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