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水稻育插秧呈现新特点

20.06.2016  01:26

  当前,正值“三夏”大忙期间,农机作业如火如荼,田间呈现一派收割、拉运、播种的繁忙景象,今年,淮安市通过补贴政策推动、媒体宣传发动、技术融合拉动、合作社示范带动、培训指导服务促动等措施,推动水稻机插秧工作进一步提档升级,水稻育插秧技术在推广上呈现出新特点。 

  一是工厂化育秧。水稻机械栽插,育秧环节是关键,工厂化育秧可以充分利用先进育秧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保证秧苗质量,解决因分散育秧而造成的品种混杂、贻误农时等问题,保证苗齐、苗匀、苗壮,有效提高水稻育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在淮安区、金湖县、洪泽县、清浦区等地,工厂化育秧得到大力推广,金湖县塔集镇金源农机合作社的工厂化集中育秧基地共有育秧秧池田128亩;淮安柴米河公司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引进1条日本硬盘生产流水线,在淮阴、盱眙等地投资建立了多个育秧中心,总规模超过1000亩。 

  二是商品化供秧。工厂化规模化育秧与小规模个人育秧相比大大降低了育秧成本,提高了效益,因此,商品化供秧已成为发展趋势,农机合作社、专业户等集中育秧基地为种田大户、周边农民提供商品化、订单式育秧服务,不但节约了育秧成本,也让农民种田更加省心。洪泽县祥发农机合作社投资设立一个占地50亩的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基地,秧苗供应辐射洪泽、盱眙、金湖等周边种田大户;淮安区飞宝农机合作社通过科学化管理、引进先进的育秧流水线,有效降低育秧成本,带动周边农户发家致富,6月17日上午,淮安市委姚晓东书记至合作社商品水稻育秧集中区观摩了育秧现场。 

  三是社会化服务。着力推进机插秧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水稻机插秧专业合作组织,市、县农机部门从培育机插秧发展主体入手,创新服务模式,培育服务市场,健全服务网络,优先满足农机合作组织购买水稻插秧机需求,同时引导和支持农机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机插秧作业协议,逐步形成功能齐全、网络完善、纵横联系、方便及时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金湖县万丰农机合作社和南京、扬州以及本地宝应湖农场签订3500亩包育秧、包栽插的水稻种植机械化合同,从村民手里流转4600多亩农田,实现了育秧、供秧、机插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