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检察机关网络购物节专版(一)

14.11.2015  00:18

  编者按:面对“双11”、“双12”网络狂购,“虚假贷款”、“虚假销售”、“中奖短信”、“钓鱼链接”……等形形色色的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纷至沓来,广大市民如何看清骗术、防止上当?市人民检察院选取了部分典型案例并总结防骗经验,希望帮助市民们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

     

   检察官提醒:防止网络诈骗两要领  

     

  要领一:不泄露身份证、银行卡号码、银行卡密码等隐秘信息 

  去年11月,被告人彭某伙同他人,在网络上注册成立“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的虚假网络店铺,以帮助向银行贷款为诱饵,诈骗6名被害人钱财近6万元。 

  受害人老缪:我做生意需资金周转,2014年11月,在网上看到一女子自称在y银行有关系可以办到贷款,即与之联系贷款10万元,对方索要2000元好处费,并要我到y银行开通手机和网上银行,账户存2万元方可办理。我贷款心切,当天下午就按照要求把所有手续办完。第二天,y银行“陈主任”让我改银行卡原始密码,并将原始密码告诉他,我不肯,“陈主任”劝我:你密码反正改过,怕什么?我一想也对,就把原始密码告诉“陈主任”。一会,我的手机收到y银行发来手机银行激活码,“陈主任”又要激活码,并称要激活系统方便贷款。我又将激活码告诉他,时间不长,我的手机收到信息提示,账户里的2万元被转帐了,遂醒悟被骗报案。 

  被告人彭某:y银行有个漏洞,在该行办理的银行卡的原始密码和手机银行的原始登陆密码都是一样的。我让对方(老缪)把银行卡的原始密码改掉了,之后我编个理由,要到原始密码,因对方原始密码已改,就失去了警惕,但他不知道原始密码就是手机银行的登陆密码,登陆手机银行时对方手机会收到激活码,我再编个理由,要到激活码,就可以顺利登陆对方手机银行,转走账户内的钱。 

  要领二:网购不提前付款 

  2014年7月至2014年11月,被告人张某、于某、王某,预谋通过聊天工具以虚假出售手机为名实施诈骗,通过购买聊天人气号、制作虚假快递单、海关扣押单、办理400电话、银行卡等方法,互相配合骗取网友钱财,8次诈骗近3万元。 

  受害人小时:我在网上聊天,有网友低价推销香港免税的苹果手机,比市场价便宜很多,我按照网友要求,打了几百块钱定金过去,第二天卖家从网上发了一份快递发货单给我,说已经发货,过了几天我没有收到手机,就电话问询,卖家说手机被海关扣了,需要交纳1000元押金才能拿到手机,我先后汇给他们2500元才发现上当。 

  被告人张某:我们先买人气号,再办好400虚假客服电话。诈骗时,先登陆网络发布销售香港免税苹果手机的信息,价格上比行货便宜很多,有人看到信息后心动,就会打来定金和收货地址,我们就做一个虚假的快递货单发给买家,几天后买家收不到手机,就通过客服电话或者网络和我们联系,我们就说手机被海关扣了,需要交纳押金才能拿到手机,让对方再次汇款,买家不信的时候,我们就在虚假的快递网站上修改信息,买家登陆后会看到被海关查扣了,就会继续汇款,然后再继续以保证金、违约金等名义要对方汇款,直至买家发现上当停止汇款。 

   检察官小汤:骗子还会通过微信、短信等信息平台,发出中奖、现金红包、优惠销售、网络砍价等信息,诱惑网民、手机用户点击相关网址链接,骗取填入个人资料、银行卡等隐秘信息实施诈骗,或者以交纳个人所得税、违约金、押金、保证金等名义骗取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