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淮安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水平”

06.01.2016  14:32

    2015年,是淮安“上水平”之年。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部署要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推进法治,凝心聚力加快发展、提升质效,取得了发展新佳绩,开辟了发展新境界,谱写了发展新篇章,顺利实现“上水平”目标,圆满收官“十二五”,并为“十三五”取得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突出转型升级,综合实力迈上新水平 

  产业层次不断提升。2015年,预计“4+2”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8%。两年提高9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率先过千亿,富强新材料顺利开工,省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总数全省第一。出台《关于加快发展“4+3”服务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科学编制“4+3”服务业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4+3”服务业特色产业体系。2015年,实现三产占比超过二产的历史性突破,淮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顺丰电子商务产业园分别获批国家级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4+3”特色服务业加速集聚。“4+1”现代产业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工程发展指数苏北领先,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跃居全国和苏北首位。 

  开放优势不断构筑。2015年,到账外资总量居苏北第二,获批3家省级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总数苏北领先,淮台航线实现直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交流城市全省领先,大陆首个“两岸信息家电产业园”顺利落户,涟水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淮阴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已获省批准并上报国家部委。 

  科技创新支撑增强。全市74家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示,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数量苏北第一,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幅分别为全省第一和第二,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7%。高新产值稳步提升,全年有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7%;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0家,市级以上企业“两站三中心”累计超过800家。 

  二、突出深化改革,机制创新迈上新水平 

  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了2015年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工作要点,从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四级政务服务平台、统筹推进相关改革等三方面排出19项重点工作和38项具体任务,明确了各项任务的责任部门、配合部门和完成时限,全市上下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全面推进政府权力结构、政府机构职能和政务运行流程再造,致力实现政府权力归位和部门责任归位、利益归零。建成全省功能最全、规模最大的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在全省首家公布行政权责“五张清单”,全面推行投资建设项目“四联合”并联审批模式,率先建成“1+7”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机制改革模式全国先进。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后劲足。围绕苏北重要中心城市这一特殊的发展定位,启动实施五大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出台《江苏省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计划淮安市新型城镇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不断优化城乡用地空间形态,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整体管控,探索功能片区多规融合,编制功能互补、结构优化的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金融体制改革成效显。加快发展金融组织,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推进盱眙县金融改革创新省级试点,加强中小微企业低息统贷平台建设,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业务,引导和鼓励县区开展生猪等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试点,井神盐化、宇天港波IPO即将挂牌上市,成功争取跨国公司外资资金集中运营在淮试点。 

  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添亮点。坚持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要素,以法制规范行政行为,积极推进规划体制改革,深化户籍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着力构建具有淮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保障体系,并取得显著成绩。今年,“多规合一”试点实质性启动,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正式出台,共有产权房改革再推货币补贴新举措,金湖县“一主四辅”全域城镇化改革和马坝镇强镇扩权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 

  三、突出规划引领,城乡发展迈上新水平 

  高水平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先后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多规统一”空间信息平台建设,完成高铁新区等44项重大规划。城乡建设全面推进,围绕提升中心城市“六大核心功能”,加快“一廊四区多片”重点功能片区建设,其中,淮海广场、水渡口商业区,淮海广场完成地上改造,金融中心一期全面施工。古淮河·西游记文化旅游区部分运营并启动5A级景区创建,“南有秦淮河、北有里运河”水上旅游品牌叫响,周恩来故里景区在苏北首批晋升5A级,金湖荷花荡成功晋级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白马湖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打造江苏样板。 

  加快区域交通枢纽建设。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建成运营,开工建设连淮扬镇、徐宿淮盐两条铁路,淮安机场成为国家开放机场,二类水路口岸通过省验收,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同步实施二级航道工程获国家批准,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省首位。 

  深入开展“四城”同创。创成苏北首家省级生态市、80%县区通过国家生态县区技术评估,顺利通过省级创模复核评估、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分别有2个镇、村创成全国文明乡镇、村,村庄环境整治和区域供水实现全覆盖、苏北领先,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高分通过验收,生态新城通过全国首家国家级绿色园区示范工程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