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粮食工作取得新成效

31.03.2015  01:36

 

2014年在省局指导下,淮安市粮食系统按照“创新促发展,粮安惠民生”的要求,创新创优,狠抓落实,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多项工作可圈可点,全市粮食工作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一是购销调控高效有力。 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全年收购粮食40.3亿斤,销售粮食44.9亿斤。优化服务措施,出台“十个一”操作实务,全市所有国有粮食收储库点免费提供便民服务,对特殊群体提供预约收购服务。与中储粮淮安直属库、市农发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现无缝衔接。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粮食应急预案,落实应急网点206个。积极推进产销协作,签订新一轮宁淮优质稻米基地合作建设协议。淮安区采取“短、平、快”的即购即销、代购代销等方式,拓展经营范围,国有企业共收购稻谷7万吨,创历史新高。涟水县粮食局与中储粮淮安直属库涟水分库、县农发行联合举办小麦最低收购价业务培训班,共120余人参加培训。盱眙县粮食局积极租赁社会企业仓库3.94万吨,切实解决农民卖粮难。

二是仓库维修全面完成。 全市维修改造危仓老库库点109家,维修仓容80.99万吨。争取补助资金1.13亿元,位居全省前三。全部库点竣工投入使用,基层粮库旧貌换新颜,成为乡镇美丽风景线。119个库点安装粮食收储可视化信息系统,占全省1/3。淮安区维修粮库达26家,总投资为4220万元,投资额及维修库点数均居全市首位。

三是粮油产业稳步发展。 粮食工业实现销售165亿元,利税4.8亿元,技改投入5.6亿元,分别完成目标的103%、107%和112%。向上争取资金3.5亿元,完成目标的175%。引进金湖启尧米业、瑞丰大米生产项目和市直属粮库仓储中转项目。淮安区积极推进鼎立粮食科技园30万吨优质大米和米糠油生产线项目建设。盱眙县积极创建粮油品牌,先后创建金康达饲料、公正面粉等省级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创立“一所一社一企”粮食合作社发展模式,创建粮食合作社105个,发展社员2.72万户,促进农民增收4600多万元。《粮油市场报》用两个整版报道推介本市粮食合作社创建发展经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专题来淮调研。

四是流通监管不断强化。 8个县区均组建了执法机构,成为全省第3家实现专业执法队伍全覆盖的市。检查收购主体1585个,实施行政处罚96例,罚款5.2万元。全面开展“监督能力提升年”活动,进一步推动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制度建设、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淮阴区粮食局被评为全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首次对全市603家涉粮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组织开展2014年度粮食库存检查、“转圈粮”专项整治工作。按照“有仓必查、查必彻底、仓必装粮”的原则,首次对全市国有未装粮的21万吨仓容进行仓库清查。全市共创建150家“放心粮油店”,基本实现了省、市“十大重点工作、百项考核指标”和“放心粮油店”乡镇、街道全覆盖的要求。涟水县、淮安区联合实施了区域粮食流通市场监管协作机制,减少执法死角。国企改革又有突破,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已经由年初100家整合至83家,兼并重组率达20%。涟水县、淮阴区两个试点县区实现了“总公司+分公司+收纳库”的企业架构,共9块175亩土地挂牌出让工作进入操作程序。盱眙县、淮安区、洪泽县也出台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方案,改革工作有序推进。

五是行业建设成效明显。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从去年2月初开始,淮安市粮食局深入开展了以解决“四风”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即知即改问题8个,上报整改项目2个,有力地解决了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落实“两个责任”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五项重点权力”监督制约的实施细则,收到了好的效果。开展正风肃纪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对公款送礼、公款吃喝等提出禁止性要求,早打招呼,提前预警,开展了“三公经费”、奢侈浪费、职务消费等三个专项检查,出台了加强机关行政经费和差旅费管理,以及公务用车“四统一”管理和节假日定点封存制度等3个具体办法,建立了“三公经费”监管长效机制。按照规定对办公用房超标问题进行整治。举办业务培训班,全系统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市级示范库负责人、全市仓容1万吨以上的仓储企业负责人等100余人参加了培训。大力推进基层粮库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盱眙官滩粮库被市纪委授予“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张爱如、管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