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秋季秸秆机械化还田和利用工作进展顺利

05.11.2015  10:20

  目前秋季秸秆机械化还田和利用工作已拉开序幕,全市农机部门充分发挥8600多台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的装备优势,扎实做好秋季秸秆机械化还田和利用工作。 

  一是细化目标定位。全省秋季秸秆机械化还田的目标是“适度适量”,市农机局根据“双禁”工作要求和淮安实际,把秋季机械化还田目标定为不低于45%。各县(区)也对照年度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责任,科学部署秋季秸秆机械化作业,已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超过42万亩,达到有效控减秸秆露天焚烧和提升耕地质量的目的。 

  二是优化示范指导。全市围绕秋季秸秆机械化还田和利用主推技术,进一步强化了秸秆还田新机具推广,以期进一步提高稻秸秆还田与三麦机条播技术集成水平,进一步发挥农机在秸秆收集打捆打包领域的装备优势,从而提高技术推广到位率,确保作业质量和实施效果。近期主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对农机具进行维修保养,对秋季秸秆还田相关的农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农机大户和农机手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轮训超过4500人次。10月24日,市局联合淮安区局在淮安区上河镇举办了全市秋季秸秆还田现场演示会,现场演示了全喂入收割机机收、秸秆机械化还田、条播机和复式播种机机播小麦以及开沟、犁旋一体作业、高地隙伸杆植保喷雾机作业,受到机手和农户热烈欢迎;二是强化技术集成,引进适宜秋季秸秆还田的农机装备,优化更为实用的技术路线,积极推广铧式犁深翻、犁耕、犁旋一体化作业等先进适用技术。2015年秋季全市计划重点推进三类技术示范:一是在以巩固小麦机械化播种水平为目标,在淮金线现代农业产业带以及主要农业县(区)大力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生产机械化集成示范,计划建设示范区10个,示范面积超过5万亩;二是在淮阴区、洪泽县、金湖县等地开展市级深耕项目试点,计划实施3万亩左右,目前有关县区已确定实施方案和作业计划,准备稻收后迅速启动;三是计划在盱眙县开展1万亩深松试点,作业采用深松旋耕一体作业形式,目前机具、面积均已落实到位,近期准备实施完毕。  

  三是做好服务保障。围绕做好服务,进一步加强了秋季秸秆还田工作的计划性,发挥农机合作社会作用,组织大马力拖拉机配套还田机械迅速完成重点区域的秸秆还田任务;抓紧时间,在收获前迅速完成需要作业的农机装备补充。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当前优先向秸秆还田所需机械倾斜,全市目前已新增联合收割机1200台,80马力以上拖拉机2200台,秸秆还田机2100台,均已完成省市目标;积极盘活存量机具,开展本市范围内的南北县(区)互助式对口跨区支援作业,不断提高单机作业效率,加快抢收抢种进程。 

  四是强化督查考核。各级农机部门严格对照全省《麦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指导意见(试行)》,重点规范收割低留茬、秸秆切碎以及还田作业耕深等重要环节作业质量。特别是在当前秋季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关键阶段,采取“人机一对一”方式,组织人力物力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督查和暗访式检查,真正做到秸秆还田作业全程跟踪管理。夏季第三方核查均已结束,淮安区、涟水县、淮阴区补助资金已经兑付到位。下一步市县两级也将逐级重点检查政策落实、作业质量、作业补助操作流程及资金兑付等实施环节的工作进展,及时掌握当地作业进度,把各项工作抓实做严,推动面上工作开展,以提高整体推进效果和实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