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现代农业加速发展

24.01.2015  12:11

  2014年,淮安市农委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上台阶”新时期淮安跨越发展战略部署,围绕“争先创优,全面进位”工作目标,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全市农业工作亮点纷呈,淮安市现代农业加速发展。


  淮安市优质稻米、精品蔬菜、健康畜禽、特色水产、生态食用菌等五大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连续增产。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970万亩,单产保持较高水平,粮食总产量93.4亿斤,实现“十一连增”。精品蔬菜扩面增效。新建省级“菜篮子”基地4个,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95万亩,清浦大棚红椒等各具特色的宁连路高效农业示范带形成。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1万亩,总面积116万亩,占比16.3%。畜禽生产止跌回升。新创建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个,总数达11个。市农委主持的“苏淮猪”选育及产业化开发项目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农业部中华神农奖。全市出栏生猪450万头、家禽1.3亿羽。水产产业特色彰显。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76.5万亩,虾蟹经济主导水产业,河蟹、小龙虾等特种养殖面积超60万亩。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4万亩,占比22.88%。组建洪泽湖大闸蟹产业联盟,洪泽湖大闸蟹成功出口。生态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紫山食用菌硅谷产业园和胜伟、闽丰、台生园等一批食用菌企业在淮生根开花,《全市食用菌产业规划》完成初稿,生态食用菌产业蓬勃兴起。


  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主载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转型升级。目前淮安市现有投入500万元以上的各类农业产业园区近百家,先后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50个,其中,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个,在全省排名第二位。淮安区流均镇现代渔业产业园获批江苏省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洪泽县争创2014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已等额上报农业部待批。各类现代农业园区的设立和健康运行,示范带动了农业生产装备水平的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农业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延伸,推动了淮安农业加速转型升级。


  淮安市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2014年,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11家,销售总额13亿元。江苏润通获批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农业利用外资金额1.81亿美元,农产品出口3733万美元,同比增长16.4%,增速位于全省前列。洪泽湖大闸蟹通过省国检局评审批复备案,成功出口。新申报“三品”认证202个,新增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淮安蒲菜)。全市累计创成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农产品品牌123个,“淮安红椒”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增数全省第一,总数达69件,居全国地级市第三、江苏省第一。新增清浦区黄码乡(淮安红椒)和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白马湖大闸蟹)2个国家级“一村一品”,全市国家级“一村一品”总数达6个。


  全市新增成片造林3.2万亩、碳汇林1.2万亩,新建和完善林网10.3万亩,建设绿色示范村91个,森林覆盖率上升至24.05%。自然湿地受保护率全省第二,省级白马湖湿地公园已通过专家评审。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526万亩。秸秆综合利用走在全省前列。秸秆全量还田、秸秆饲料、秸秆食用菌、秸秆编织及田间打捆等秸秆利用模式大力推广应用,30个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已投入运营,秸秆综合利用率将达90%,秸秆综合利用走在全省前列。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七大专项整治,9个乡镇28个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快速推进,扎实开展100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工程,从严从紧抓好“舌尖上的安全”。2014年前三季度,省蔬菜例行监测合格率99.3%,畜禽产品(含生鲜乳)合格率99.8%,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100%,各项指标进入全省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