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烘干中心建设彰显“四化”特点

15.08.2016  11:09

  近日,淮安市农机局组织开展全市粮食烘干中心(点)建设情况专项调查。本次对2015年底以前建成且运转正常的、2016年新建成和在建的,拥有3台套烘干机或批烘干能力达30吨及以上烘干中心(点)均纳入调查范围。从调查的结果看,全市批烘干能力30吨及以上的烘干中心达146个,拥有烘干机612台,批烘干能力达14635吨,全市粮食烘干中心建设呈现“四化”特点。 

  一是适度规模经营化。批烘干能力60吨左右的烘干中心是目前该市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确定的较为合适的规模,全市烘干能力为45-75吨的烘干中心为75个,占总量的45%。 

  二是建设主体多元化。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稻麦粮食合作社等产地烘干为主、粮食购销企业及米厂等收储烘干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从建设主体来看,全市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稻麦粮食专业合作社承建的烘干中心达98个,占比67%。  

  三是烘干机品牌多样化。全市发展的烘干机主要以辰宇、金锡、天禹、金子、谷王和火麒麟等品牌为主,所选烘干机注重技术先进、质量可靠、价格合理、服务周到的节能环保型低温循环式烘干机,且均为国家推广目录范围内产品。 

  四是选址布局优化。调查结果显示,全市烘干中心一般在靠近粮食种植示范基地、公路沿线和方便车辆进出交通要道、粮食加工的集聚区进行选址,根据烘干中心服务范围进行优化布局,极大地方便了产地和收储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