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法治城管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04.03.2016  20:08
 

2015年以来,淮安市城市管理工作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倾力打造“法治城管”品牌,取得了初步成效。

——培养队伍法治思维。 淮安城管系统领导带头学法用法。把学法列入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局领导班子主动参加法治理念培训并带头讲课,坚持用法治思维武装头脑,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举办了北京大学高层次能力水平提升班、城管骨干赴台湾培训班、全市城管系统执法知识与技能比赛、 “法治城管大讲堂”,在市电视台、电台开办“法治城管”专题栏目。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对被管理人,采取首次违法违规进行教育批评,劝导劝离,再次违法违规的,采取查扣物品,并组织教育学习,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违规行为。对多次违法违规的将依法采取行政处罚。对流动摊点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既体现“法治城管”的权威,又体现民生为本的服务理念,清理了车站广场、金马广场、新亚附近多处长期占道经营的流动摊点,并安置到集中便民疏导点经营,市容秩序有了明显提升。2015年市区共清理长期固定占道的流动摊点207个,一般流动摊点1600多处,市区拆除违法建设18.3万平方米,共办理各类执法案件292件,其中,办理渣土一般程序案件15起,处罚8万余元,对渣土运输严重污染路面并扰乱单位秩序的行为,开出了最高限5万元罚单,公安部门对当事人依法作出8天行政拘留的处罚。去年8月,生态新城城管执法队员在依法执法过程中,被当事人打伤,公安部门对当事人依法作出5天行政拘留的处罚。

——全力做好民生服务。 对摊点占道不是一味地去‘堵’,而是注重在‘疏导’上做文章——建设集中疏导点。2015年,建设了清河区金马广场疏导点、淮阴区西坝疏导点、淮安区梁红玉路疏导点、开发区明远路疏导点等12处、共计48000多平方米大型便民疏导点,设置2000多个摊位。引导周边流动摊贩入点统一规范经营,以疏导促管理,以安置促稳定,形成了‘堵疏结合,以疏为主’新型管理模式。同时牵头实施了三个民生实事项目,一是公共停车场建设,市区新增了2700多个停车泊位;二是新建、改建了50座公厕;三是整治了52条后街背巷。

——扎实开展法治宣传。 一是在淮安电视台开办了“法治城管”专题电视节目。每月播出一期,新闻综合频道中午12:00首播,淮安公共频道第二天晚上9:15复播,时长15分钟,突出法治+城管主题,内容包括热点聚焦、深度追击、先进人物等三个方面。二是在电台开办了“城管之声”专题节目,每周五早晨7:45,在949交通文艺频率播出。三是开展“法治城管在线访谈”活动。局长定期到市政府门户网站“部门在线”栏目,围绕“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城管”这一主题,与网民进行键对键在线直接交流。去年5月份以来,共播出“法治城管”8期、“城管之声”32期。同时还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了法治城管专栏。

通过学法、用法,依法执法,在全市城管队伍中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推进依法行政,全力服务民生,加强队伍建设等重要举措,法治城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市管理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容市貌整洁有序,淮安法治城管品牌效应普惠民生,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去年12月4日,淮安日报头版头条以《法治思维描绘“美丽淮安”画卷》为题,专题报道了法治城管建设的经验做法。12月28日,淮安市城管局作为全市行政执法部门,首家召开了“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城管”新闻发布会,23家中央、省、市级媒体参加,中国建设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图文并茂报道了发布会,各相关媒体也进行了报道,淮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亚青同志作出专门批示。今年1月25日,中国建设报头版以《“法治城管”为美丽淮安增添温暖“底色”》为题,专题报道了淮安市法治城管品牌建设的经验。今年2月17日,江苏法制报在头版头条以《法治城管谱写文明淮安新篇章》为题,重点报道了淮安市的法治城管实践做法。淮安市“法治城管”品牌效应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