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法律援助服务实现全覆盖 不再“城乡有别”

22.10.2014  17:19

  中国江苏网10月22日讯 国庆前夕,怀揣8000元补偿款的王际才,没有着急忙慌赶回淮阴区越河村家中与亲人团聚,而是带上同村的7名农民工兄弟,找人做锦旗,表达对李律师的谢意。

  李律师名叫李玮,清河区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今年6月,王际才等8位农民工与市区某服装城老板发生劳动纠纷,多次协商无果,不得不求援清河法律援助中心。最终,该服装城老板依法向每位农民工支付了8000元补偿款。

  这只是淮安法援服务的一个缩影,类似情况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正如市司法局局长金珂所说:“建设法治淮安,法援不可缺位。法援弱势群体,从城到乡不能落下一个人。这就需要全市司法行政战线突破传统、开阔思维,用行动体现公平正义。

  近年来,市司法局启动实施了“法律援助全覆盖工程”,通过整合全社会法律援助资源,拓展延伸法律援助范围,增强便民利民特性,最大限度地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城乡的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在淮安已初步建成,我市法援案件、办案质量也已连续8年位居全省前列。

   横向联手,告别“各自为政

  在构建公共法律服务进程中,唯有“百家争鸣”,方得“桃李芬芳”。

  “百家争鸣”,并不意味着“各自为政”。2012年4月,家境贫寒的淮阴区农村姑娘陈芳到市区一家饭店打工,不慎被酒精烧伤,导致全身73%的皮肤受损。饭店老板在垫付了前期27万元治疗费后便不再出面。由于需要多次进行清创植皮手术,医疗费用高昂,陈芳不得不提前出院。随后,陈芳在母亲陪伴下,到市信访局寻求帮助。

  “前后两年多时间调查取证,结果令人欣慰,法院判决的41万元赔偿金,两个月前全部执行到位。”提起此事,作为市法律援助中心常驻市信访局的法律服务工作者,市法援中心主任邵永高感触良多:“法律援助案件,有的不是哪个部门能够单打独斗就能处理得了的。就陈芳这个案子来说,从得到案件信息到案件处理结束,如果不是信访、劳动、民政和我们联手,够她们母女俩跑的。

  从这一层面而言,市司法局在实施法律援助服务全覆盖工程中制定的“横向联手”战略可谓可圈可点。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处处长焦维宁介绍,目前,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都已与各级信访、妇联、人社局农民工权益维权中心、总工会职工权益维权中心等机构,建立了联动对接和资源共享制度,每年有近千件法律援助案件通过这一联动机制得以圆满解决。

  不仅如此,几年来,经市司法局牵头协调,并提请市委市政府确认,我市已建立并完善了以政府为主导、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财政部门为保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律援助工作格局。在市司法局推动下,全市先后成立了农民工、妇女儿童、见义勇为等10个专业维权中心。市司法局还与工商部门联合组建了消费者维权律师服务团,与市妇联合作成立了巾帼法律援助服务队、与江苏省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我市唯一的高校法律援助中心,12348法律援助热线实现与12345市长热线的无缝对接。

   纵向深入,不再“城乡有别

  过去一个时期,农村法律援助服务相对薄弱。构建从城到乡的法律援助服务全覆盖体系,解决好农村法援服务力量缺失问题成为重中之重。

  今年4月22日晚,金湖县前锋镇农民工林某在河南省郑州市打工期间遭遇交通事故死亡。其妻患病长期寄居在兄弟姐妹家,未成年的女儿尚在读书。悲剧袭来,林某女儿悲痛欲绝,却束手无策。该村法律援助联络员得知此事,迅速将情况上报前锋镇法援工作站站长李顺和。李顺和随即赶往事发地。经9天10夜反复协调,最终分别与肇事司机及务工企业达成协议,为受害人亲属争取赔偿款55.5万元。

  “这就是法律援助全覆盖工程纵向深入战略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金湖县司法局局长高召荣说,根据市司法局统一部署,金湖县已在县工业园区、工会等6家单位、11个镇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144个村居、152户列统企业聘任了法律援助联络员;在4家律师事务所建立了法律援助联系点,“一旦需要,不但信息及时,服务也能随即跟进”。

  近年来,我市积极完善法律援助站点建设,100%乡镇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100%村居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络员,同时不断发展壮大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将法律快车村村通工程的驻村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纳入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在宣传法律援助知识、普及法律援助理念的基础上,鼓励其承办所驻村居的法律援助案件。

  与此同时,我市在制作了7000多条墙体广告的基础上,全面升级12348法援热线功能,开通法援网站、微博、微信平台,并通过拍摄微电影、运用APP等互联网移动设备等,不断扩大法援工作知晓度,为广大弱势群体提供微援助。

   助弱维权,开启“点单模式

  市司法局结合新形势下法援案件特点所推出的法援主题扩容以及群众法援需求“点单模式”,是我市法援服务工作的又一大突破。

  2006年6月,浙江海宁发生一起车祸,盱眙县农民工席某当场死亡。由于事发地在外省,加之席某的包工头李某在非法取得席某妻子的委托书后,携20多万元调解赔偿款潜逃,席某妻子和两个子女无人照管。鉴于此,席某所在地的村主任向盱眙县法援中心提出援助申请,并点名要在办理交通肇事案件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律师孙华春接手此案。

  孙华春随即赶赴海宁市法院,要求重新审理此案。此后六年,孙华春先后将申诉状递交浙江省高院、省纪委、省人大等多个部门,同时向省、市法律援助机构寻求支持,并带着村干部多次配合警方查找李某下落。2012年10月,李某被警方抓获。2013年5月,海宁法院重审席某交通事故赔偿案:由肇事方付给席家人19万元赔偿,剩余部分向李某追缴。李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近年来,市司法局从全市465名社会律师中精心挑选出42位在劳动、婚姻、刑事等各诉讼领域具有突出能力和一定资历的律师,制成名册,介绍特长,并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满足群众需求。(杜勇清 丁大勇 周健)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