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市审计局创新创优项目一等奖

28.02.2015  19:24

  2月25日,淮安市审计局《首创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提升干部监督工作》被淮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创新创优项目一等奖,并予以通报。全市各县(区)及部门共申报项目208个项目参加评比,不仅数量创历史最多,而且质量普遍较好,很多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在全省或全国范围内被推广,市审计局《首创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提升干部监督工作》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获一等奖桂冠。
      在审计工作实践中,淮安市审计局感到对县区新提拔为副处级干部的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的离任审计有三种情形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一是“下级审上级”的无奈。县区审计机关面临“下级审上级”的问题,审计独立性受影响。二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盲点”。对于县区副处级单位主要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干部管理权限在市级,县区审计部门无权审,市级审计部门无力审,形成了审计的盲点。三是“自己审自己”的尴尬。由其他单位主要领导转任审计部门主要领导的离任审计,如果再由当地审计部门实施,必然影响审计的公信力。
      针对上述问题,淮安市审计局从2013年底开始与组织部联手开展创新解决问题,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组织部门实施干部监督管理的作用。一是创新思路。探索异地交叉审计,既解决审计独立性问题,又解决市局人手不足问题。此工作思路在2014年2月,市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获得认可。二是规范程序。组织部门根据范围进行委托,市审计局具体组织县区审计局实施异地交叉审计,审计结果报送市委组织部。该局从“统一计划、统一方案、统一进点、统一报告模板、统一落实整改”五个方面进行规范。三是组织实施。3月份和9月份,市委组织部分两批对符合交叉范围的县区副处职离任干部进行初次委托审计。市审计局根据被审计单位行业分布,分别制定了开发区、检察院以及县高中三个审计方案及报告模板下发给各县区审计部门。11月12日,市审计工作领导小组首次召开集中进点会议,部署8个县区用统一的方案对11位副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交叉审计。
      交叉审计开展以来取得较大成效。一是增强了审计独立性。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摆脱地方保护主义对审计工作的干扰,减少了行政干预,增强了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二是扩大了审计覆盖面。列入异地交叉审计范围的领导干部,包括县区担任开发区(园区)、法院、检察院、县区四星级中学、副处职试点乡镇等,突出了对掌管使用资金多、承担经济活动频繁的单位进行监督,扩大了审计的覆盖面。三是放大了审计效果。由于异地交叉审计工作属于探索性、创新性的试点工作,因此,承担审计项目的县区审计部门对质量、效率等各方面更加重视,审计质效得到有力保证。同时,对不同县(区)、同一期间、同一类别单位进行审计,不仅反映出领导干部履责情况,同时,易于提炼出亟需关注的行业共性问题,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审计成果能够得以综合运用。淮安市委姚晓东书记在市委六届五次会议上要求“探索建立离任即审、异地交叉审计、任中点审、量化评价、审后联谈为主要内容的“组审合作”干部监督模式”;在市六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上姚书记部署2015年工作时又明确要求“ 健全完善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监督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组审合作’干部监督模式,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形成对干部持久的监督约束。”(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