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召开全市审计工作会议

26.02.2015  10:57

     

  2月13日,淮安市召开全市审计工作会议,会议传达市委姚书记、市政府曲市长对审计工作的批示和市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14年审计工作,全面部署2015年审计工作。

      市审计局梁三元局长指出,2014年,淮安市审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审计厅的领导下,围绕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确立的“两大目标”、“六大战略”、“五大突破”的总体部署,全力服务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实施精品工程、争先工程、提升工程、关爱工程,严格依法履职,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部门和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进一步强化了制度的刚性约束,努力实现高起点上新跨越,为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发挥积极作用。全市审计系统共实施671个审计项目,查出各类违纪违规资金3.76 亿元,管理不规范资金118.44亿元;审计促进整改落实有关问题资金27.74亿元;节约政府投资资金27.66亿元;提交审计要情、信息1487篇;针对审计问题提出审计建议 1956条。市局本级共实施167个审计项目,完成审计项目81个,对86个工程项目实施跟踪审计,查出各类违纪违规资金3.26亿元,管理不规范资金73.69亿元;审计促进整改落实有关问题资金21.76亿元;节约政府投资资金4.4亿元;提交审计要情、信息639篇;移送疑点线索3件,针对审计问题提出审计建议 749条。审计监督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的效果更加明显。在全省审计系统四年一度的“双先”表彰中市审计局被评为先进集体,有9项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集体;有1名同志因在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审计署嘉奖 ,有 2名同志被评为市劳模,有7 名同志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个人。各县区局也有多项工作受到党委政府的表彰。市局依法行政工作被确定为2015年至2016年依法行政示范点。

      针对2015年工作,梁局长强调,全市审计系统要紧紧围绕市委六届三次会议确定的“三年上水平”的要求,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厅“三提升一强化”三年行动计划,在“保发展、促反腐”上主动发挥作用,深入开展精品工程、争先工程、提升工程、关爱工程建设,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实绩导向、坚持从严管理,突出审计重点、突出审计质效、突出能力建设,在全市跨越科学发展中实现审计事业上新水平。今年审计工作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重点围绕上级审计机关“一条鞭”项目,优质高效做好各项审计工作。加大对中央和省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持续组织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促进政策作用有效发挥。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审计监督,将民生资金的使用和效益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组织好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对口援疆项目和资金跟踪审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项目的实施,同时做好来淮审计单位的接待、沟通、协调与服务工作。

      二是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力度。不仅要促进用好增量资金,也要促进盘活存量资金。关注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十二项规定落实情况,关注治理“小金库”和“吃空饷”情况。继续加大对政府债务的审计监督,防范财政风险。并对部分农业专项资金实施绩效审计。

      三是围绕服务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对3000万元以上项目实现审计全覆盖,重点关注现代有轨电车、里运河文化长廊、白马湖森林公园等工程建设项目,把握招投标造价、预决算、项目运行管理等环节,实现节省投资、促进管理、保护干部、提升绩效目的。

      四是加大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力度。认真贯彻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加大任中审计力度,加大“三责联审”力度,加大党政领导干部同步审计力度,深化异地交叉审计,全面推进组审合作新模式。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全面审计任期内的重大经济决策与效果,客观公正作出评价,注意审计成果转化和运用。

      五是加大对违法违规问题的揭露查处力度。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门和岗位的监督检查,紧盯财政资金分配、重大投资决策和项目审批、重大物资采购和招标投标、土地出让转让等重点环节,严肃揭露查处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内幕交易等问题。

      六是认真完成好领导和有关部门临时交办的专项审计与协审协查任务,充分发挥审计部门专业职能。在关注质量的同时注意提高工作效率,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和被审计单位规范管理提供服务。

      梁局长指出,2015年,要实现淮安审计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就必须全面实施省厅“三提升一强化”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四项工程”建设,以个人实绩考核的科学化、规范化为抓手,为审计依法履职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突出强基固本,扎实推进四项工程建设。

      (一)进一步提升审计规范化水平,打造精品工程。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效能建设为核心,规范审计执法行为,加强审计执法协作,提升纪审、组审和检审合作层次,加大行政服务指导,推动权力公开运行。加强审计作业管理,强化质量控制,完善审计技术方法,落实质量风险防控,按照体系完整、权责明确、操作规程明晰、审计行为规范的要求,改进完善审计业务管理体系。每个审计项目都要建立“三会”制度。审前召开审计方案论证会,审中召开审计业务情况交流会,审后召开发现问题分析会。促进审计整改落实,对体制机制的缺陷提出建议,督促被审单位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防范问题的发生。

      (二)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优力度,打造争先工程。全面深化“组审合作”。 在去年探索开展副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交叉审计基础上,建立完善离任即审、任中点审、交叉审计、分类评价、审后联谈的干部监督新模式,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制约,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督中的作用。倾力打造“6+4”阳光审计工作法。利用报纸、网站、“阳光审计热线”《淮安审计动态》、微信、微博等媒介,构建“四大平台”,即审计问题线索受理平台,审计实施流程查询平台,审计结果公告平台和审计咨询服务互动平台。从六个方面促进审计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即审计计划向社会征询;实施审计向社会公告;审计问题线索向社会征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布;审计过程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审计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探索自然资源经济责任审计新领域。按照省审计厅“每个省辖市至少开展一个自然资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要求,初步计划市局开展两个以上,每个县区局都能力争开展一个,并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针对统一实施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建立审计项目统筹协调,整合审计资源,优化审计组织方式等一系列新举措,形成别具特色、可以复制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新模式。

      (三)进一步强化审计队伍建设,打造提升工程。着力培养“四手”。按照大项目实施、大兵团作战和大数据分析的要求,重点培养一批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运用的强手和内部管理的行家里手。加强分层分类培训。加强审计管理人才培训,打造具有宏观把握能力、科学判断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工作创新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的高层次的审计管理人才。加强审计业务人员培训,不断增强查核问题、调查取证、分析研究、定性处理等审计实战能力。拓展培养锻炼渠道。建立规范的交流轮岗机制,挂职锻炼机制和审计机关双向交流机制,让审计人员在多岗位得到锻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加强理论研究。继续实施课题引领。每个处室至少要主办一个课题,以课题研究引领审计工作,以审计工作推动审计科研发展,在学习中研究,在实践中总结,在工作中检验。搭建研究平台,深化“审计观点发布会”和“审计季季谈”制度,创新交流形式,编辑《淮安审计动态》,展示理论研究成果。推进审计信息化技术运用。以适应大项目审计、大兵团作战、大数据分析的需要,加强对计算机审计咨询专家、攻关团队和数据分析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审计信息化运用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打造关爱工程。认真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全局工作的整体格局,与审计业务、日常管理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健全完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纪检部门组织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增强党性修养和廉政意识,抓好“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树立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在审计项目组配备兼职廉政监督员,推进廉政任务落实。创新监督方式方法,丰富廉政教育形式内容,强化重点环节、关键岗位人员跟踪监督力度,着力防范廉政风险,延伸监督手段,确保干部职工不出事,干成事。按照绩效管理办法对县区审计局和市局处室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检查和量化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纳入综合评议。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上半年举办乒乓球比赛,下半年举办羽毛球比赛,同时开展审计人员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读书、审计论坛、文体竞赛、书画摄影比赛等活动,促进干部职工身心愉悦和高尚情操养成。注重培养审计团队意识,提高干部职工团结协作的能力,营造一种文明、和谐、包容的审计文化氛围。

      会上,淮安市审计局副局长蒋启波宣读市委姚书记、市政府曲市长对审计工作的批示,传达市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冯长尧副局长宣读表彰2014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市局各处室(中心)递交2015年目标责任状。图为2月13日会议现场。(瞿静波、尤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