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学校、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26.11.2015  11:40

  中国江苏网11月26日讯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的背景下,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也是必然趋势,留守儿童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日,教育部召开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座谈会,会上透露,目前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有20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根据我市教育部门的统计,目前淮安也有10万多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关爱缺位,他们被认为是“弱势群体”,那么谁来填补父母关爱的缺位?近日,记者通过走访一些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了解到,教育部门、学校从政策、课程设置、课后辅导等方面采取了各项措施,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留下的空白,让他们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阳光天地。

   ◎艺术课程丰富课余生活

  每天下午4点半,正是小学生放学回家的时间,但是在清浦区武墩镇中心学校的教学楼里,每个教室依然坐满了学生,有的在学习弹古筝,有的在上计算机课,有的在学习吹葫芦丝,有的在练习舞蹈,也有的在画板上画画……这所距离市区约15公里的农村学校,有着不亚于市区学校的学生社团活动,

  武墩镇中心学校900余名小学生,约一半左右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大多在苏南、上海等地打工,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为了充实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武墩镇中心学校开设了丰富的艺术课程。“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们晚上放学回家后无人看管,所以我们特意为他们安排了艺术课程。”该校德育处主任庞时杰告诉记者。

   ◎过生日能收到生日蛋糕

  淮安区的曙光双语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的全寄宿学校。该校有6300多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占比在80%以上,达到5200人左右,是我市留守儿童数量最多的学校之一。这些孩子中,寄宿时间最长的有九年之久,他们两周回家一次,不仅晚上,大部分的周末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亲情的缺失、心灵的孤独是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该校小学部校长吴迪兴向记者表示。

  为了给孩子更多的关爱,这所学校建设了“家文化”、“父母式的老师”等特别的文化氛围。一些孩子离家较远,周末回家不便,学校在周末设置了家长返校接待日,家长可以来学校看望孩子,虽然来的家长大多是爷爷奶奶,但孩子仍然很开心。另外,每一位留守儿童过生日时还会收到学校送的生日蛋糕,这也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事情。

  “或许留守儿童享受到的父母的关爱会少一些,但在学校的努力下,这些亲情缺位造成的缺失,已被尽可能地弥补上了。”吴迪兴向记者表示。

   ◎留守儿童性格很阳光

  记者走访了解到,我市不少县区的教育部门和学校等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关爱留守儿童。涟水、洪泽等县区的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设有“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亲情电话,健全留守儿童档案等;洪泽让全部留守儿童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并对伙食费等费用进行最低标准收费,住宿费全免。

  全市所有县区均成立了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同时,组建了淮安市心理咨询师俱乐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建立了淮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基地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学校共同体,开设了“安老师”心理健康教育免费求助热线96111,开通了农村留守儿童免费的心理辅导流动服务车。

  正如上述武墩中心学校德育处主任庞时杰所表示:“在学校和老师的呵护之下,留守孩子们的性格都非常阳光、乐观、懂事”。

   ◎呵护留守儿童政策多

  记者从市教育局也了解到,我市在政策层面上对全市的留守儿童有较多的倾斜,从保障留守儿童入学、提升农村学校师资水平、改善寄宿制学校条件等方面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呵护。

  市教育局每年都印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明确各学校要将留守儿童的入学问题作为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重点加以重视,确保他们有学位,能够免费就近入学。

  为了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我市各县区都建立了教师交流制度,采取集团互派、进城进修、轮岗交流等形式加强教师流动。全市累计已有几千名教师参加了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有一百多所农村薄弱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组建了52个基础教育办学集团,带动了170多所相对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的发展等。

  另外,市区优质学校还与高沟镇等“十大重点乡镇”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结对帮扶;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硬件投入,促进其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为留守儿童建立起温馨的家。(记者刘晓兰)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