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创建“现代民政示范区”

21.03.2016  13:25

      新年伊始,淮安区把创建“现代民政示范区”作为一项志在必夺的指标纳入了新年民政工作,注重从聚焦重点,突破难点,把握支点入手,积极落实创建工作。

      聚焦重点

      “现代民政示范区”指标体系是省民政厅针对新时势下民政工作提出的科学指标,内容涵盖了所有民政工作。近年来,淮安区民政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对照相关指标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今年来,该区注重围绕“现代民政”指标体系,重点强化五个方面的重点。

      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年内将建设1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个关爱驿站、10个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力争100%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0%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年养老床位要新增800张,每千名老人的拥有床位数要达到40张。

      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工作。落实好低保标准增长机制,从2016年7月1日起执行新的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加强低保工作绩效评价,深入推进低保规范化建设,强化民主评议、长期公示制度,确保低保政策落实到位。

      强化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年内积极创建2个“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完善示范社区长效管理机制。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积极做好自然灾害应对。

      强化和谐社区创建。继续巩固好城市社区的达标率保持在100%的水平,农村和谐社区的达标比例进一步提升。完善社区服务平台,确保2016年全区城乡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达标率达100%。切实抓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并抓住这一契机,做好村务公开和“政社互动”和减负等方面的工作。

      强化社会组织的培育。年内再建设一个高标准的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选择2-3个乡镇建立培育扶持(孵化)基地。全年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不低于100万元。

      突破难点

      近年来,在新形势下,一些传统民政工作出现了也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今年来,该区注重结合现代民政示范县区的创建,着力从五个方面加以创新,使相关难点工作取得突破。

      创新临时救助方式。将对于500元以下的小额临时救助,委托乡镇救助,由乡镇民政助理按手续程序签署意见,报乡镇领导审批。对特殊群体的临时救助按照临时救助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同时,成立了应急救助工作组,拿出10万元应急资金,用于应急临时救助,实施先救助后办手续,充分体现临时救助的及时性。

      创新民政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民政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的实际,年内计划与宏图三胞集团合作,采取ppp模式,投资亿元左右,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带动周边养老社区建设。将在条件成熟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础上,创建一批小型托老所,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需求。

      创新社会管理。随着社会变革进程不断加快,创新社会管理越来越重要,我们计划与有关高校深度合作,争取省、市民政部门支持,把1-2个社区作为研究基地,创新社会管理,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在全区推广。

      创新基层民政队伍建设。加强民政干部培训,做到每季度集中培训一次,确保每个民政干部都能成为工作上的行家,执行纪律的模范和服务群众的热心人。同时,在村居设立一名专职或兼职民政工作人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管护、民政相关信息的收集上报和对基层民政工作的监督,在临时救助、城乡低保审批等民政工作中给予他们一定的话语权,以便于及时了解和掌握基层工作情况。

      创新作风建设。开展民政干部走基层活动,重点走进困境儿童,定期对困境儿童实施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利用慈善网站和相关社区网站,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实施微心愿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把握支点

      为把握创建“现代民政”的支点,该区民政局做到任务明确,目前,已提请区委、区政府将现代民政创建内容纳入了对各乡镇科学发展考核目标,区民政局又对照建设标准和考评内容,结合全年工作指标,做到项目化安排、挂图式作战;责任明确,根据创建时间节点,将创建责任落实到分管领导,落实到职能科室,落实到基层人员,保证各项工作有人做、有人抓、有人管;督查到位,定期会同区委、区政府督查办对各乡镇“现代民政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围绕责任落实,时序进度、推进措施等内容加强指导,保持周有检查督促,月有小结汇报,季有交流点评,年终考核奖惩,确保“现代民政示范区”创建成功。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