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法制报:淮安创新治理方略从社会组织破题

21.07.2017  12:12

  本报记者 郑 弋 本报通讯员 丁大勇 周 健

  在淮安市阳光社区矫正服务社的积极组织下,日前来自该市50个特殊人群家庭的百余名成员走进工人文化宫电影院,观看正在热映的家庭励志影片《摔跤吧,爸爸》。据了解,阳光社区矫正服务社正是由该市司法局发起成立的一个社会组织。

  “面对社会治理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学会‘借力打力’,发挥好社会组织在矛盾化解、法治宣传等方面的‘解码器’功能,实现司法行政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淮安市政协副主席、司法局长邱华康告诉记者,通过孵化、培育和实战,目前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淮安司法行政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新力军。此次组织特殊人群观看家庭励志电影就是这些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治理服务的一个缩影。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以来,淮安司法行政系统先后建成各类社会组织219个,司法行政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水平跃居全省第三,并作为江苏设区市的唯一代表,在去年10月召开的全省基层基础建设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与推广。

  搭建平台载体 新方略催生新路径

  近年来,省司法厅将社会组织视作司法行政干警、法律服务队伍之外的第三支力量,予以培育和保障。基于这一鲜明导向,淮安市司法局坚持将此事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由局长亲自挂帅担任“总指挥”,同时以原清河、洪泽等地入选全省试点县区为契机,探索出了“以孵化中心为依托,以资源对接、购买服务、政策支持为支撑”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市有6个县区已经建成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淮安、淮阴、金湖、盱眙等区县已实现乡镇(街道)司法行政基础型社会组织全覆盖,市级行业协会和县区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行业协会社会组织覆盖率达100%。

  在此基础上,淮安市司法局采取资金扶持或政府购买等方式,吸引专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去年底,该市还在全国率先组建市级未成年人特殊人群成长指导中心,先后孵化出阳光社区矫正服务社、“大城小爱”、于洋工作室等司法行政社会组织7家,拥有“黄丝带”志愿者249名,在各区县锻造出“心田计划”“与阳光同行”“大手拉小手”“一路阳光”等多个未成人成长关爱品牌。

  今年4月,淮安市司法局还引入“互联网+”思维,携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上线全国首个“律企同行”手机APP,定期向企业推送法律资讯,发布法律风险提示和典型案例,为企业提供“互联网+私人订制”的一站式法律服务。

  整合特色资源    新路径锻造新力军

  “家庭和睦精神爽,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淮安区的步大爷今年79岁,多年前老伴去世后,步大爷与同样丧偶的花奶奶结成了“老来伴”。但这两年来,二老因财产导致感情不和,甚至产生了离婚的念头。前不久,向“三老”普法调解室求助,调解员随即通过“网上调解室”发帖,邀请了四位网友和两名心理咨询师参与调解,最终让二老重归于好。

  “三老”普法调解室是淮安区司法局邀请当地知名的“普法达人”潘恒球、孙焕平与具有30多年调解经验的法律服务者喻文忠组建成立的化解矛盾纠纷社会组织,目前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60多件。据了解,类似这样利用特色资源打造的司法行政社会组织,在淮安正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清江浦区司法局组织50多名省、市劳动模范与道德模范,组建了“人民调解道德模范帮帮团”,通过“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方式,参与“德法同行”宣传、邻里纠纷化解。其中,由该区道德模范赵成树组建的“老赵调解工作室”,先后吸纳5名志愿者加入,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100%。

  洪泽区司法局利用省级“普法达人”袁志西在洪泽湖畔群众心目中的认可度,注册成立农民普法社会组织“志西法治文艺说唱团”,先后吸引普法志愿者36名,编排法治文艺节目40个,参与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20多场次,受益群众达7500多人次。

  在全国“农民画之乡”博里镇,淮安区司法行政部门积极依托农民画协会,组建成立法治农民画工作室,吸引了50多名农民画爱好者,积极开展法治农民画的创作和巡展。从事农民画创作20多年的沈士清,创作的《法律服务解民忧》等4幅作品,还被收入该区的《法治农民画册》。

  紧扣需求导向  新力军演绎新作为

  眼下正值龙虾上市,盱眙县有一家以农家土灶为特色的龙虾餐厅,每天生意火爆。但很少有人知道,饭店老板嵇亮(化名)曾有过一段几近绝望的心路历程。

  两年前,刚过而立之年的嵇亮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缓刑,被纳入社区矫正,不仅失去了工作,更是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当时,盱眙县刚刚成立司法行政社会组织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协会。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协会协调相关部门安排他免费参加龙虾烧制培训。“掌握了龙虾烹饪技能,协会又帮我出谋划策,最终有了这家饭店。”嵇亮感动地对记者说,现在自己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年收入超过了15万元,还带动了7名群众实现就业。

  “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关键在于‘管用’。”盱眙的探索与成效,让淮安市司法局党组书记陈继业感到由衷高兴。在盱眙县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协会的帮助下,该县先后有220名特殊人群分别从事龙虾养殖、烹饪及龙虾产业生意,走上了致富之路。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同样喜人的效果正在淮安大地呈现出“丰收”的景象。来自淮安市司法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该市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动员部署一年来,先后建成的219个司法行政社会组织,参与服务重点工作200多项,开展各类普法活动975场次,成功调解纠纷1395起,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790万元。

  来源:江苏法制报,2017年7月21日,第A01版,第A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