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焊工陈淑芬的20年质量坚守 十年零缺陷操作德国焊接机器人

29.03.2017  04:03

3月下旬,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随福建省总工会“聚焦一线  体验劳动”采访团来到位于厦门市的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在焊接车间见到了在该公司工作20年的女焊工陈淑芬。

对质量的坚守已经融入她的血液。”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兼党委书记、工会主席谢家华这样介绍陈淑芬,“她所负责的焊接产品是我们在德国的姐妹公司在其高端叉车上使用的转向桥支架,焊接该产品10年来一直保持零缺陷纪录。2015年,德国客户特地发来感谢信,赞扬该产品质量一流。

1986年,陈淑芬父亲因工伤从福建省安装公司内退。当时国家还有补员政策,于是她就以补员的身份来到省安装公司。进公司之前,父亲跟她谈心说:“一技傍身,吃饭无忧。

电焊虽然苦点累点,但却是一门好技术,不愁没饭吃。年轻的陈淑芬当时精力旺盛,不怕苦不怕累,干活不仅不输男焊工,由于碰到问题有耐心且细腻,往往胜出男焊工。加上越来越喜欢焊接这门技术,在主动请教师父和自己慢慢琢磨下,她的技术逐渐超越了不少男焊工。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在“福建炼油厂工程建设立功竞赛”活动中,陈淑芬被评为先进个人;同年度,在省安装公司组织的“双文明竞赛”活动中,她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

1997年,陈淑芬孩子3周岁了,当时她丈夫被派到香港工作。她在省安装公司工作的流动性又比较大,经常要跟工程队到外地去安装。每次离家时,孩子都会哭着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她萌发了换个固定工作的想法。

当年10月,刚好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在招焊工,陈淑芬辞了原单位的工作来到现在的公司上班。“公司考虑到我是女性,安排我做一些轻体力的工作——小件焊接,但我一直渴望挑更重的担子。”陈淑芬坦言,我没有因为以前的成绩而沾沾自喜,我想一切从零开始。

2008年,公司引进了第一台焊接机器人——德国进口Cloos焊接机器人,当时有一个德国的专家一起过来调试机器和指导操作。面对自动化焊接机器人这一全新领域,车间领导安排陈淑芬和另一个男同事去跟德国专家学习。她学历才高中毕业,一直担心自己学不好:“我心底的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又上来了,整天缠着那个专家,不懂就问。最后我和男同事都学会了独立操作。

虽然公司对质量要求很严格,但没有以前在省安装公司焊燃油管道要求严,因为油管焊完要拍片探伤,现公司不用。“但我也不敢有丝毫马虎,我知道公司是订单式生产,车间的每台叉车都是已经有主的。客户先出钱买我们的产品,就是信任我们的质量,我们不能辜负人家。”陈淑芬在林德20年时间,从她手里出去的产品早已上万,但都没有出现过质量问题。

以零缺陷纪录当好一名女焊工是陈淑芬感到最骄傲的。正如这次福建省总工会“聚焦一线  体验劳动”采访团领队薛晓秋所言:“陈淑芬用20年的坚守,诠释了一名女焊工匠对一流产品的执着追求,用双手践行工匠精神,用真实的人生经历诠释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真谛。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