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幅回升,物价总体温和可控

10.08.2015  10:03
涨幅回升,物价总体温和可控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猪肉价涨“”推我省CPI创年内新高——涨幅回升,物价总体温和可控

  

  新华报业网讯 昨日,国家统计局和江苏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江苏和全国CPI同比分别上涨1.9%和1.6%,涨幅较上月分别回升0.3个、0.2个百分点,连续第二月回升,且双双创出涨幅年内新高。尽管涨幅走高,但江苏CPI已连续9个月、全国CPI已连续11个月处于“1”时代,物价走势总体温和可控。

  从居民最在意的物价环比看,江苏和全国环比分别上涨0.5%和0.3%,江苏环比涨幅仅次于春节所在的2月份的0.8%。CPI同比、环比持续回升,食品“难脱干系”。7月份,江苏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拉动CPI同比上升1.27个百分点,相当于CPI同比涨幅的67%;环比上涨1.7%,拉动CPI环比上升0.54个百分点,“贡献”甚至超过了当月CPI环比涨幅。记者注意到,食品4%的同比涨幅也创出年内新高。食品在江苏CPI中所占权重最大,达30%,“定海神针”如此大幅摆动,CPI只得跟着起伏。

  “搅动”7月食品价格的是猪肉。从去年11月份以来,“猪元帅”冉冉“升帐”,近两月更是涨势如虹。7月份,江苏猪肉价格环比上月再涨9%,同比涨幅高达12.5%。“在江苏CPI所调查的上千种规格品里,猪肉权重名列前茅,独占2.5%左右的份额,对CPI走势影响举足轻重。”江苏调查总队消费价格处处长许家东说,7月份,仅猪肉就拉动CPI同比上升约0.33个百分点。

  来自省物价局的最新监测显示,8月5日,全省精瘦猪肉、去骨后腿肉零售均价分别为15.89元、14.31元,比上月同期上涨9.3%、11.3%。昨日,在南京孝陵卫集贸市场,记者看到,立秋后的肉摊生意明显火了起来。一位主妇只买了一根排骨,价格25元一斤。“贵是贵了些,但该吃还得吃呀。

  其实,由于上下游价格传导的滞后效应,家庭主妇们感受到的零售肉摊的温度远低于生猪市场。据省物价局通报,目前我省生猪价格已连涨18周,同比去年上涨超三成,每百斤收购价已回到“8元”时代,创出年内新高。来自无锡市物价局的生猪成本核算数据显示,7月份无锡养殖户每出栏一头生猪平均盈利397元,环比上涨超七成。记者查阅历史数据得知,在曾创出生猪养殖历史水平的2011年6月,我省规模养殖的生猪头均利润在400-500元,现在正逼近这一水平。据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刘丽分析,包括江苏在内的全国生猪价格走俏,归根结底还在市场供需失衡。能繁母猪存栏量是观察生猪产能的重要指标。5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916万头,6月降至3892万头,目前也仅有3899万头,为5年来的低点,突破了农业部设定的4800万头的警戒线。“这是上一轮猪周期发作的结果,没有去年生猪养殖全行业亏损,就不会有后来的养殖户忍痛淘汰能繁母猪,以及今年的货紧价扬。

  不少居民担心,猪价是否会如2011年那样连续暴涨,进而带动CPI进入3%以上的明显通胀区?南京众彩农副产品批发中心主任沈家安认为,这种可能性较低。2011年的那轮涨势,背后有多个推手:当年疫情较重,玉米饲料价格3年累计涨六成,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较低,而今年这些情况都不复存在。“现在人们提倡健康饮食,少吃肉多吃蔬菜,而且,肉贵了,人们还可以选择消费鸡蛋、鱼等替代品,这决定了肉的终端消费将保持平稳。随着养殖户们补栏积极性不断提高,未来猪肉价格或许还会高位运行,但供需紧张局面很难持续加剧。

  便宜的鸡蛋确实被越来越多的家庭主妇“”进了菜篮子。7月份,江苏鸡蛋价格同比大降16.9%,8月5日,全省普通洋鸡蛋价格每斤只有4.32元,去年“破6”的“火箭蛋”,今年价格格外亲民。但也正因为吃便宜蛋的人多了,最近全省鸡蛋价格也有所上扬。8月5日环比上月同期上涨了12.8%。

  今年,鸡蛋和猪肉价格冰火两重天,而去年恰好相反,这都是农副产品周期性魔咒的威力释放,但有涨必有跌,正如有跌必有涨,所以,对因周期性规律或季节性因素造成的部分农副产品价格异动,完全不必多虑。7月份,食品中的鲜菜也对物价指数推波助澜,全省鲜菜价格同比上涨19.2%,环比上涨9.5%,对物价总指数的影响比猪肉还大,拉动总指数同比上升约0.56个百分点、环比上升约0.3个百分点。许家东表示,鲜菜供应主要受天气影响,6月底的暴雨和7月份的高温,造成鲜菜价格出现较大涨幅。“这一季节性影响是阶段性的,随着天气转向正常,鲜菜供需也将恢复正常。

  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认为,猪肉等个别农副产品价格异动,对CPI的影响有限,目前工业品因产能过剩而持续跌价,对CPI形成的向下负拉动有效抵消了猪肉、鲜菜涨价的影响。和CPI同日发布的7月份江苏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7%,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下降7.9%,二者环比均下降0.8%。这已是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第41个月同比下降,且两项指标的同比降幅都有所扩大。在上半年一系列稳增长组合拳发力之后,两项指标同比降势却没有明显改善,表明产能过剩问题仍未有效解决。也正因为供大于需,近期国际油价才再次逼近6年来的最低水平,连风光多年的汽车价格也开始“走麦城”。据苏州市统计局调查,今年上半年,苏州轿车价格累计下跌11.1%,拉动该市CPI总指数下降约0.41个百分点,成为CPI下行的首要因素。

  “全球物价水平受累于需求不足而普遍低调,中国也不例外。”钱志新说。上周发布的美国个人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涨幅也仅有1.3%。前7个月,江苏CPI同比涨幅在1.4%至1.9%区间波动,即使未来重回“2”时代,仍远低于3%的年度调控目标,处于正常范围。本报记者吉 强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