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润州志愿者服务跃上新台阶

11.03.2015  11:22

  过了惊蛰,春的脚步更近了。三月的润州,沉浸在美好之中。

  路过东岳巷16号,又看到了老党员唐俊富忙碌的身影。不管是社区宣传栏木框上少了颗钉子,还是大院里哪家水管破了、电灯不亮了,年过七旬的老唐总会提来“百宝箱”帮着解决。他的热心肠,大院里的每个居民、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

  3月5日,中山广场,在学雷锋志愿者的队伍中,“爱心理发师”夏长林也在其中。成立了两年的“爱心发廊”,主要是给社区内的空巢老人、“三无人员”、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义务理发服务。“我给他们剪头,不图别的,就图开心!”很朴实的话语,却给弱势群体送去暖风,哪怕春寒料峭,这处“港湾”也显得别样温暖。

  不单单是唐俊富、夏长林,无数的润州志愿者都以他们的辛勤奉献,保持着润州这片土地的质感和温度。

  在这片土地上,“雷锋”的身影随处可见:和平路街道桃一社区有一条远近闻名的“雷锋街”,76岁的张希波是雷锋生前的战友,多年来一直摆免费茶摊,人称“雷锋茶亭主人”。今年,“雷锋街”迎来了10岁生日,来自润州法院、桃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眼科医院等多家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在这里,沿着大爱的轨迹,集中为居民们开展便民服务。

  10年间,“雷锋街”志愿活动已从此前每年3月5日一天活动转化成现在365天的全天候服务,志愿者队伍也从一开始的几十人,发展到由“能人”工作室、9个专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及合作单位组成的几百人志愿者队伍。这里不仅有家电维修、下水道疏通、义务辅教,还有法律援助、情感呵护、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服务。

  集聚爱的力量,推高志愿热度。在七里甸街道“家捷帮”服务队志愿活动现场,四圩社区书记张国平介绍,走过6个年头的“家捷帮”已经成了居民们口中的“香饽饽”,社区计划今年在知行路设立“家捷帮”服务一条街,“由零散式服务变为定点式服务,让我们的志愿事业落地生根、开出美丽的服务之花!”

  近年来,润州区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过程中,以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引领,以志愿服务基地建设为平台,不断探索和完善各项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呈现了“康乃馨”、“家捷帮”、“平安锣”、“青少年港湾”、“红烛先锋”等一批志愿服务工作金字招牌。“时间银行”、“兼爱沙龙”等项目化运作,拉长了志愿服务“半径”,在创新志愿服务机制上又迈出一步。截至目前,全区共注册志愿队伍154支,志愿者人数达39981人。

  “只要是为居民服务,我和我的团队随叫随到,可很多时候还是感觉没能做得更多。”作为“家捷帮”队长的徐伏军在回顾多年的志愿服务时显得略有遗憾。“这样的遗憾我们会很快进行弥补。”区文明办副主任田冰告诉记者,润州区将构建区域性信息服务需求平台,加大志愿者培训,将志愿服务推向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据了解,该区今年将以黄山社区“青少年港湾”为依托,打造全区志愿者培训基地,健全“社工带志愿者”的活动制度,逐步完善志愿者服务,拓宽志愿服务培训知识的覆盖面,扩大志愿服务培训体系的辐射面,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网络格局。

  此外,在金山街道,4名大学生村官组建了“青柠檬公益服务中心”,利用微信平台和电话服务热线把润州区范围内的21支志愿服务团队整合起来,服务内容包括助浴、服务儿童、服务老人、社区调解、医疗卫生服务、电脑技术、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环境清洁、服务病人、家电维修等,只要居民有服务需要,一条微信、一个电话,“点单”就会有相应的志愿者“接单”。

  志愿服务营造了一种文明的氛围,而这种氛围又是在一点一滴的集聚中孕育而生的。事实上,在润州的大街小巷、机关单位、商铺小店……随处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或是“文明引导员”,或是楼长、片长,又或是某支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总之,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走近百姓身边,说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故事,做他们乐于做、开心做的事情,就像一张张润州名片,传播着这个城市的美好,也为润州的“惠民升级”添上自己的砝码。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