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驻涟水帮扶工作队创新工作方法 精准扶贫 掐中“穴位”

31.01.2016  09:12

  在涟水县城为帮扶村购买2000平米商业用房的事情刚敲定,农业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二期工程就破土动工,紧接着又邀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12所省内知名高校走进涟水,与当地两所四星级高中签订优质生源基地协议……年根岁底,省委驻涟水帮扶工作队的工作安排满满当当,事情一件赶着一件。

  “15名队员挂钩25个经济薄弱村两年期满了,大家铆足劲,想在离开前再为群众多做点事情。”队长史照良介绍,本届工作队进驻两年来,累计协调投入帮扶资金近5亿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86个。

  今日的朱码韩陈中心村,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独栋、连排、小户型等建筑错落有致,现在入住已经达到220户。“除了农户住宅,所有配套设施都是国土厅投入的,2800多万元的真金白银。”2010年10月启动时,镇纪委书记朱军一直负责项目帮办,他一一列举:1550平方米综合服务中心,水厂,道路、绿化、路灯、下水道等基础设施。除了韩陈中心村外,省国土厅作为队长单位,用省投土地整理和城乡挂钩结合的模式,10年来帮助涟水建起了小李集嵇陆中心村、岔庙镇夜合中心村、涟城镇涟东新村,2000多户农民搬进了新居。2015年开始实施的陈师镇高庄村建设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当中。此外,省环保厅利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3040万元用于涟水县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省林业局累计安排村庄绿化、森林抚育等帮扶项目20多个,落实项目资金近1000万元……

  帮助群众致富、集体增收,则直接点中了精准扶贫的“穴道”。工作队以项目建设和产业扶贫为抓手,在“造血式”扶贫上下大力气,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省国土厅在陈师镇援建的8幢7000多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有淮安伟得服饰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租赁使用,吸纳劳动力80余名,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以上。“以前在外头打工,一年到头很少回家一趟”,高庄村的小万说,“现在在家门口上班,安心多了。收入不少,还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据统计,新华报业、南京市秦淮区等省委工作队后方单位自筹资金800余万元,分别在12个经济薄弱村所在乡镇配套兴建标准化厂房20栋、门面房8间,总面积达2.3万平方米。“产权归政府,受益权归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经营权归经营主体”,县扶贫办主任张永明解释说,“三权”带来“四金”多赢格局,“村集体、低收入农户和经营者在资产上得到租金,在股份上得到股金,在就业中得到薪金,在经营中得到利金。”如今,“三权四金”的产业扶贫模式在许多地方得到复制。

  本报通讯员李卫兵刘希德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李胜华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