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分段矫治”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17.08.2016  21:35

今年以来,涟水县司法局根据不同服刑人员、不同矫正时期的各自特点,对社区服刑人员实行分段矫治,取得明显成效。截至8月10日,该县已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42人,解矫230人,无一人因违规违纪受处理,无重新犯罪。

一是注重级别分段。 对新入矫社区服刑人员按照原判刑罚、家庭构成、悔罪表现、期限长短、风险等级的不同,分别定为严管、普管、宽管三种级别,对不同级别服刑人员分别采取不同强度的管理措施。

二是注重时期分段。 将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分为前、中、后三期,前期即新入矫1个月为“引导期”,通过加强入矫教育,引导社区服刑人员增强认识,主动服从司法行政机关管理;中期为“管控期”,通过强化社区矫正监管手段,督促社区服刑人员遵纪守法,安心生产、生活;后期即解矫前1个月为“转化期”,对即将解除矫正回归社会的社区服刑人员通过加强疏导、教育,促使其进一步融入社会。

三是注重措施分段。 在“引导期”,通过入矫谈话了解服刑人员犯罪原因、犯罪过程、悔罪表现、家庭状况,制定社区矫正方案,告知其在矫正期间需要遵守的规定。对服刑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开展心理测试,发现并疏导接受矫正初期的心理障碍。在“管控期”,利用矫务通手机,强化定位管理和监控,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现实表现,认真做好阶段性风险评估,及时调整管理级别,确保无重新犯罪。在“转化期”,深入了解矫正期间未解决的困难及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疏导,做好服刑人员的期满风险评估工作,再次进行心理测试,助其顺利解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