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来了侦探“福尔摩斯” 能让废墟“开口说话”

14.04.2015  17:10

  中国江苏网4月14日讯 大火过后,火场只留下一片废墟,如何还原火灾发生时的情形?在消防部门有这样一群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时常钻进火场废墟寻找蛛丝马迹,让一截烧黑的木头、一块破碎的玻璃等现场遗留的痕迹“开口说话”,最大限度地还原真相。他们就是消防火灾调查员,被称为消防“福尔摩斯”。

  黄龙仁是市公安消防支队火灾调查科的调查员,从业20多年,已是火灾调查方面的高级工程师。“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火灾现场的废墟‘开口说话’。”黄龙仁说。但面对复杂的现场,真相往往被藏得严严实实,因此就要通过技术手段和专业方法进行勘验。通过对火灾现场遗留的物品、燃烧痕迹、烟熏程度等进行实地查找、检验和提取,并观察火势蔓延方向和被烧物体的色变,最后锁定起火点,并寻找起火原因。

  “其实,每种物品燃烧蔓延都是有规律的,从而能够判断起火的位置和原因”,黄龙仁说,物品损毁的程度、倒塌的方向都是证据点。比如,四条腿桌子的倒塌方向,一般是火源的方向,但一条腿的桌子,情况却正好相反,单腿的桌子会往火源相反的方向倒塌。不仅是桌子腿,房屋的窗框、破碎的窗玻璃等不起眼的物件,火灾调查员都可以从迎火面和被火面的区别,烟熏的痕迹等,来判断火是从何处蔓延过来的,这些都可以为火灾鉴定提供直接证据。

  “对于每一起火灾,只要你能在现场找到云雾状的V字形,那么你就能发现起火的第一现场了。”黄龙仁说,因为云雾状的V 字形的顶点就是最先起火的地方,且这个地方被烧的痕迹也最明显。不同的火灾也有不同的指向性证据,比如电器类火灾常会产生“熔珠”,找到它,火灾原因基本就清楚了,“熔珠一般是电器或导线的某处经受瞬间大电流时,常有金属被烧熔,冷却形成的游离金属小圆珠,”黄龙仁介绍,但只有笔头那么大的熔珠往往很难发现,很多时候由于灭火时水流的冲刷,人员的踩踏,这些熔珠很容易被带走,寻找起来有难度。

  除了根据现场燃烧痕迹分析和逻辑推理,他们还会借助专业的搜证工具和检测仪器,这些高科技装备可以让他们如虎添翼。如果火灾是因线路短路引发,会在火场内形成一个磁场。这个时候,“特斯拉计”就可以派上用场了,该设备可以在火场探测到磁感。类似的雷击引发的火灾,也会在现场留下强磁场,该设备可以快速判断。

  类似的尖端设备,还有测试混凝土强度的回弹仪,将钢珠打到过火后的墙壁上,根据回弹的情况来判断墙壁过火的时间,混凝土的强度随过火时间长短而不同,由此可以大致推测火灾蔓延线路;碳化深度测量仪可以测定两截同样是漆黑的木材燃烧程度的不同。

  虽然不像消防员一样要深入火场灭火,但是火灾调查员同样被要求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他们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在救火过程中,他们需观察周围环境,火势蔓延的趋势,询问知情人士等。火势扑灭后,他们的搜证工作才正式开始。由于燃烧过的废墟和建筑物可能随时复燃或坍塌,仍然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所以火灾调查员也要做好防护措施,一般会穿戴勘查服、绝缘防滑防钉靴、安全帽、防毒防烟面具等。 

   链接>>>

   让火灾调查员教你几招防火知识

  在火灾调查过程中,黄龙仁发现,一些本来不该引起的伤亡事故,因为人们的疏忽发生了。电器电线类火灾的发生较普遍,一般是短路、接触不良、超负荷使用引起的。如今,电动车起火的事故在逐年增多,且大多集中在晚上8时到凌晨5时期间,这个时候人们大多在休息,很难发现。

  而有一些案例,是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的,如冬季取暖器着火、煤气泄漏、卧床吸烟等。这些案例往往是小火酿悲剧,且伤亡者大多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

  另外,黄龙仁指出,燃气漏气后充盈在每个角落,稍有摩擦便会起火爆炸,不只是不能去碰房间里任何电器物品,还要记得首先关燃气阀。还有瓶装液化气的泄漏也很可怕,有人在炒菜时闻不到任何味道,转头端菜时就爆炸了。因为炒菜时厨房内的空气相对静止不流动,瓶装液化气比空气重,一般都从地面开始流动,等越来越多时,才装满整个厨房,炒菜的人被菜味迷惑,闻不到漏气味,当他转身时,又搅动了身旁的液化气,使它们上浮到灶台上,遇上灶台明火引发爆燃。

   知 识 问 答

   什么样的火灾要事故认定?

  不是每一场火灾都需要调查原因,一般性的小火灾或者当事人对起火原因没有争议的,往往现场就能得出火灾原因,不需要事后调查。一些伤人、亡人火灾或者造成财产损失且当事人对起火原因有争议的火灾就需要调查原因,且由消防部门出具火灾事故认定书。

  如何获知火灾原因调查结果?一般只有火灾事故当事人才有权获知火灾调查的原因,消防部门会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当事人,即发放火灾事故认定书。与火灾事故无关的人无法获知原因,除非一些特大、重大、较大的火灾事故需要公开原因,不过一般是以政府的名义公开信息。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