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大数据:一条短信排除一个爆炸风险

19.07.2017  23:11

  依据化工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监测数据发布的一条预警短信,化工单位迅速排查出隐患问题,避免了一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这个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故事”,就于近日发生在江苏省南通市。

  预警:原是甲苯液位异常升高

  7月3日晚,南通市经济开发区某化工材料有限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康经理突然收到南通市消防支队的一条预警信息:“6月26日至7月2日,你单位一周内发生一级预警(最低级别)826次,严重超出了以往报警数据,请立即排查原因。”

  公司立即根据预警提示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排查,发现13B生产区甲苯备料罐频繁出现高液位现象,一旦不及时排除隐患,极易造成甲苯从罐上呼吸阀处溢出,届时大量的甲苯气体积聚后很可能引发爆炸火灾事故。

  南通支队又是怎么提前发现这个爆炸风险的呢?据介绍,针对近期全国各地化工事故频发的情况,作为江苏省消防大数据试点单位之一的南通支队,重点结合化工单位DCS报警数据,研发应用了化工单位事故风险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各化工单位DCS预警数值的对比分析,提前感知化工单位在生产或储存过程中存在的异常,并及时向单位负责人发送预警提示短信,指导单位查找问题原因。

  监测:主要依托四大关联要素

  “消防大数据建设应用的核心目标就是利用数据掌握主动,做到对火灾风险的预知、预警和预防。我们首创研发的化工风险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化工生产、储存过程中四个关联要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实时预警。”南通支队支队长胡庚松介绍。

  在生产储存过程中,与消防安全直接关联的预警变量数值主要有四个,即“温度、压力、液位和气体浓度”。而这些要素的预警点位本身设有低报、高报、低低报和高高报等预警阈值,一旦某个生产区域、生产物料、储存物质等实时监测数据超出阈值,就会及时预警。

  数据显示,从5月1日至发稿前,南通市共发生化工监测预警事件26314次,其中一级预警24810次、二级预警1504次、三级预警0次。按物料划分,丙1类物料和甲B类物料点位预警分别约占56.8%和32.2%;按生产区域划分,罐区和基础环氧区域点位预警分别约占55.7%和16.2%;按操作环节划分,常压罐和生产环节点位预警分别占58.6%和17.4%。

  出警:比正常提前至少3分钟

  “我们通过化工预警系统的DCS数据监测,可以提前发现化工单位存在的隐患问题和可能出现的警情,并初步实现‘红橙黄三级预警,一键调度联动作战’的工作目标。”

  笔者从南通消防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获悉,当各化工单位DCS点位数据超出低报或高报、低低报或高高报、低报事故线或高报事故线时,化工预警系统会分别按照红、橙、黄三级进行预警,按级提示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安全技术人员,消防安全责任人、微型消防站值班人员和单位应急分队以及消防救援力量到现场处置。

  “一旦发生红色预警,也就是说预警数据超出低报事故线和高报事故线,系统会自动认定事件为逻辑火警,立即调派最近消防中队现场处置,并向一线官兵推送预警点位的单位名称、生产区域、生产物料、报警原因等相关信息。”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笔者,消防官兵根据预警指令出动,比正常接警出动提前至少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