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港媒分析安倍对华政策的虚与实

20.07.2015  11:26

  参考消息网报道 港媒称,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7月10日说,中国已经正式邀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纪念活动。令人意外的是,据日本朝日电视台报道,安倍也正考虑9月初访问中国。消息称,安倍可能有技巧地避开9月3日阅兵日访华。
  香港《明报》网站7月17日报道,令人困惑的是,日本自5月以来对中国的强硬姿态有愈演愈烈之势。7月2日,朝日电视台报道,防卫省将会在8月出版的《防卫白皮书》使用罕有强硬措辞,指责中国近期在南海的活动。无独有偶,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6月罕有地就南海问题指责中国,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严词反驳。在之前一周的G7峰会上,安倍也突出指责中国在南海破坏国际行为准则,意图制造中国正在用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国际舆论。
  报道称,对于日本为何一面与中国改善关系,另一面却在国际场合制造围堵中国的国际舆论,日本时事通讯社资深政治记者田崎史郎在2014年著作《安倍官邸的真相》中称,安倍在历史认识上虽然和日本右翼走得很近,但其政权本质是现实主义保守派。保守派,意味着其在历史问题上和中国,甚至与美国存有内在价值冲突。但基于国内政治和国家利益的现实主义考量,安倍的外交手腕不拘泥于意识形态,灵活多变。
  2014年安倍推动中日首脑会议就是这一外交方针的最佳体现。当时,日本消费税上涨打击安倍经济学;2014年7月底,安倍强行推动更改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官方解释在国内引起反弹;2014年10月,两名招牌女阁员因政治资金丑闻闪电辞职。以上因素皆令安倍内阁支持率大幅下跌,不支持比例接近四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倍以首相官邸为核心,陆续派出心腹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谷内正太郎、中国保持友好关係的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和前首相福田康夫向北京示好,在模糊化钓鱼岛争议的前提下实现了中日首脑会谈。
  报道称,对安倍来说,内阁支持率也好,安倍经济学也好,靖国神社问题也好,都是改造战后日本国家体制蓝图的手段,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国防层面的日本正常国家化。安倍的对华外交也必须放在这样的脉络下来理解。
  从安倍个人的认知来看,在其首本著作《迈向美丽的日本》中,他毫不掩饰对中国的轻视。在书中,安倍讽刺日本的中国问题专家都和中国“堕入了情网”,认为日本应和美国、澳洲和印度加强联系。2014年11月中日首脑会谈前夕,《日本经济新闻》编辑委员佐藤贤也透露,安倍曾向身边要员表示厌恶“中日友好”的表述,理由是“中日友好”在日本成了口号。据称,安倍对中国一向主张,友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报道称,因此,当国内政局一旦稳固,安倍个人的强硬色彩就显现出来了。2013年12月26日,安倍突然参拜靖国神社。这次参拜能够实现,前提是安倍带领自民党赢得了2012年众议院选举和2013年参议院选举,令其在日本国内政治达到权力巅峰。田崎史郎称,当时首相官邸5名内阁主要参谋,包括以稳健著称的菅义伟都反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然而,安倍决意要向曾支持他出战2012自民党总裁选举对抗石破茂的右派党员有所交代,所以选择在内阁支持率还处于较高水平的阶段闪电参拜了靖国神社。
  报道称,2015年战后70周年前夕之际,安倍锐意推动中日首脑会谈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和安倍近期下降的支持率有关。2015年5月访美过后,安倍内阁放出狠话,表明要强行推动安保改革法案在7月中通过,引起在野党强烈反弹,已经令支持率出现暴跌。《朝日新闻》6月的民调显示,安倍的内阁支持率跌至39%。
  报道称,从时机上来看,以有限的外交成绩来弥补国内政治,与安倍的惯有手法一直吻合,2015年9月中日首脑会谈的可能性高。谷内正太郎7月16日飞抵北京访问,日本媒体猜测他将事先告知中方有关安倍即将发表的战后70年谈话。显然,安倍官邸正在活用2014年建立起来的外交管道,意图在2015年再次实现中日首脑会谈,拯救国内一时低迷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