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协:小心以糖精"催熟"的红冬枣 专家:没必要

22.10.2014  13:45

  

  

  眼下正是冬枣上市的季节,不过有消息称,有的冬枣是用糖水“催红催甜”的。近日,安徽省消协也向消费者发出提醒,有不良商贩会将青的冬枣用甜蜜素、糖精水等浸泡加工成“红枣”后售卖,消费者应该注意甄别。这让南京的不少“吃货”很担心,自己买来的冬枣会不会也是人工“催熟”的呢?

  为此,现代快报记者买来冬枣、糖精钠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热水确实能让冬枣变红,但口感不好,保质期也变短。但是用糖精、甜蜜素浸泡则可以“催甜”。

  探访

  多数青色带点红

  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走访了南京新街口附近的几家水果店发现,销售的冬枣以青色居多,多数冬枣只有一点红。

  出于挑选水果的普遍思维,一些市民认为,这样青色较多的冬枣应该还没怎么熟,尝起来估计也酸。对此,水果店老板则表示,这就是外行人的看法,冬枣就是这种才新鲜,而且能多摆两天,买那种红红的,就得很快吃掉,“这个进过来头天卖还贵一点。

  对于热水加糖精钠“催熟”的说法,水果店老板们普遍“不感冒”,有的老板还承诺,“你要不放心你就拿去检测,有糖精我赔钱。

  实验

  青枣热水冲淋5秒便能变红

  现代快报记者挑选了一些颜色青绿,看起来还没有熟透的冬枣,从网上买来糖精钠。

  热水浸泡,变红但表皮易烂

  记者首先将3个青枣放在碗里,倒入滚烫的热水。没过几分钟,青枣的的表皮开始变黄。过了一个小时,捞出来后,枣子已变红,但比一般冬枣的红色来得暗淡些。但因为经过热水泡过,变得软软的,吃起来口感不好。

  热水冲淋后取出,变红且清脆

  记者又取两个青枣,将青枣在热水下冲淋了5秒钟,随后甩干放在碗里面。5分钟后,就看到青枣的表皮泛黄,再慢慢加深。

  一晚上后,整个枣表皮完全变成 暗红色 ,摸上去也不像热水浸泡的那样绵软。这种冬枣尝起来,还是保持了普通青色冬枣的口感,不甜。

  热水加糖精,“甜中带苦

  这一次记者在热水中,加入了适量糖精钠,搅拌至全部溶于水。两个青枣放入后,颜色还是由青变黄直至红色。过了两小时捞出来以后,咬一口,表皮很甜,但泛出苦味,与普通的甜冬枣还是有不同的,靠近核的部分并不甜。

  危害

  “烫红枣”有害健康

  对于冬枣被热水烫过之后,很快变成红色的现象,专家们的解释并不一致。有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其中的花青素遇上了高温,发生了变色反应,但也有专家提出,这可能是烫过之后,释放出了乙烯,催熟了冬枣。

  “烫红枣”有什么危害?根据安徽省消协的提示,甜蜜素和糖精水等都属于 人工甜味剂 ,主要在酱菜、蜜饯等加工过程中使用,但不能在农产品中使用。

  如果经常食用糖精水、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食品,会对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长期大量食用还有可能致癌。

  解读

  “烫红”没必要

  “催甜”的确有

  南京市农委高级 园艺师 臧国成介绍,现在南京市场上的冬枣大部分都是从冷库里出来的,“这些冬枣在八九成熟的时候被采摘下来,收在库里,运到南京能保鲜一两个月。

  对于“烫熟”的做法,臧国成认为并不现实,因为正常情况下,冬枣摆放两三天就会自然变红,烫熟不仅不能改变品质,还有可能缩短保鲜期,完全没有必要。

  虽然“烫红”的做法被专家吐槽了,但臧国成坦言,使用甜蜜素、糖精钠让枣子变甜的确存在。“一些不法商贩,批发低价的冬枣,泡甜之后再销售,确实有过。”但他也表示,这种做法同样会缩短冬枣本就不长的保鲜期。

  那到底怎样才能买到好吃的冬枣呢?臧国成认为,购买冬枣时挑选一面有40%~60%泛红的冬枣,是最新鲜的。安徽消协建议,如果枣全身都比较红且红得发紫,最好别买;遇到皮甜肉不甜的枣也要警惕;表面起皮的冬枣也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