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文保单位遭涂鸦?工作人员:多为几十年前所画
石窟内的各种签名、涂鸦
“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石窟,石窟内各种签名、涂鸦附于墙体,破坏程度令人震惊。”近日,这则消息在网上吸引了众多的眼球,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东方雕塑艺术的宝库”美誉的天龙山石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遭遇浩劫、遍体鳞伤之后,如今又被游客“辣手”摧残,不禁让人感到痛心不已。那么石窟是何时遭到信手乱涂乱画,现状又是如何,是否真如网上所传,天龙山石窟已是不堪重负,被迫闭门修复……2月25日,记者前往天龙山深处一探究竟。
游客“杰作”,多为上世纪所留
前往天龙山石窟是崎岖山路,忽而一个急转弯,忽而一堆塌方的乱石,十多公里的山路,记者行驶了将近一个小时,在圣寿寺的木牌楼前,记者仰望东西两峰的悬崖腰部,整个石窟群落被密密麻麻的脚手架和蓝色安全网包裹着,难道正如网上所传天龙山石窟果真“被迫闭门歇业”,开始进行修复、清洁工作?记者沿着中轴线的步行道爬至半山腰,想靠近石窟看个明白,快到石窟前的时候,一块警示牌赫然矗立在眼前——“施工现场游客止步”。
如果是修复清洁,为什么偌大一个工地,却不见一个工人?带着疑惑记者返回山脚,找到天龙山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石窟里的涂鸦都是以前的。”天龙山文管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涂鸦大部分应该都是上个世纪“遗留”下来的。鲁某某、coming、品、到此一游……对比网上的图片,记者看到石窟内的涂鸦有中文、有英文,有的留下了自己的大名,有的写上了工作的单位,还有的把自己对于爱情的美好憧憬“勾勒”在上面,根据涂写的内容,记者看到,有的游客是1965年5月前来游玩的,有的游客是1979年6月“抒发”心情的,而某艺术学院的部分师生前来游玩时,“感叹”于天龙山石窟的艺术价值,或许是一时难以抑制澎湃的心情,留下了自己的“墨宝”,令人讽刺的是,他们竟然在石窟上涂鸦写下“呼吁”有关部门予以保护。经过游客的“前赴后继”,以及风吹日晒,有些涂鸦已经和石窟的彩绘融合在一起。“2012年到2013年,除了18窟以外,所有具备游览条件的窟门都安装了木栅栏。”文管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保护石窟,他们已经在窟门上装上了高低不等的木栅栏,只留下二三十厘米的空间,游客勉强能将头探入窟内参观,有效地杜绝了对于石窟的损害,此外,石窟区内已经实现了摄像头全覆盖,还有人24小时巡查。“因为石窟地面也是文物,所以我们工作人员一般都不会进入石窟。”对于网上流传的照片,工作人员怀疑这些照片应该都是安装木栅栏以前拍摄的,“2007年,我们进行石窟病害调查时,所有石窟都有照片,上面就有这些涂鸦。”
封闭施工,是为了抢险加固
照片不是现在拍摄的,窟门上也安装了“保险”,那为什么还要封闭施工、谢绝游客呢?对于记者的疑惑,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封闭施工是为了给石窟进行抢险加固,“天龙山石窟始凿于北魏末,历经1000多年风吹雨淋,如今山体开裂有的裂缝已经到了石窟顶部,威胁到了石窟的安全。”抢险加固工程早于2014年年底就全面展开,用专业的水泥、沙子对岩体、山体裂隙进行黏闭,减少雨水、风化对石窟的破坏,工程开始后,所有石窟就已经完全封闭了。“也就是说,从2014年年底至今,所有游客都进不了石窟区。那时起到现在,游客就连拍照片的机会都没有。”网上有关天龙山石窟因为不堪游客乱涂乱画被迫闭门的传言并不属实,据悉,抢险加固工程工期将于2016年年底结束,“届时,天龙山石窟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方游客。”
那么,石窟内雕塑和壁画上的涂鸦是否会清理呢?面对记者的提问,文管所的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很多涂写乱画都在文物表体上,他们也曾经咨询过专家,草率清理会损坏文物本体,到目前为止,如何清理文物本体上的涂鸦仍然是一个学术难题,“专家建议暂时维持现状。”不过,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去年也和相关的文物保护专家有过接触,“等抢险加固工程结束后,我们会将清理涂鸦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此外,工作人员还表示,因为年代久远,有些以前的彩绘也被误认为是涂鸦,因而如何清理,需要慎之又慎。
市民建议,不妨设处文化墙
张晋峰是太原市的一名普通市民,但他却与天龙山石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一直在画油画的张晋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画了一幅有关天龙山的石窟造像,作品完成后,石窟造像带给他巨大的震撼,从那以后,他便开始慢慢地去了解天龙山石窟,并下定决心,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有关流失文物的资料,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还原”天龙山石窟流失造像。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50多幅流失造像已经跃然纸上,“再有八九幅,整个工程就完工了。”3月1日,刚刚做完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张晋峰还惦念着天龙山石窟的造像绘画。
对于天龙山石窟雕塑绘画遭涂鸦破坏的消息,张晋峰表示这则消息刚刚上网的时候,他就关注了,“虽然游客涂鸦令人气愤,但任何事情都需要客观地、辩证地来看待。”张晋峰表示,虽然涂鸦是国民整体素质不高的现实写照,但也应该考虑到国人的文化情结,“古代文人墨客喜欢在一些建筑、雕塑上题词作画,后人不可避免地想效仿前人。”他表示,虽然不能排除少数人素质不高,乱涂乱画,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有一种文化情结在里面,到了一处文物古迹,情不自禁地想写出心中的感悟,“是否可以设置一处文化墙,让游客把心情写在上面。”他表示,这样既能够规范游客的行为,又能起到倡导游客保护文物的作用。
○相关链接
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约40公里处,东西两峰共21座洞窟,全部造像242尊。石窟始凿于北魏末至东魏,历经北齐、隋,成就于唐代,其规模虽远逊于云冈、龙门、敦煌等大型石窟,但魏齐隋唐历代石佛皆堪称同时代造像之翘楚。天龙山石窟以其造型的娴熟、比例的适当、线条的柔和、雕刻的精细为我们研究佛教、美术、雕刻、建筑各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范,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天龙山石窟受破坏程度十分严重,20世纪20年代,天龙山石窟遭遇了整体几乎搬迁式的大肆盗凿,近200处造像被盗,流散于海外各大公私文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