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波涛浸远天——烟台芝罘区检察院考察学习行记

10.11.2015  11:34
  怀揣着几分欣喜、几分仰慕,在秋风徐徐的十月,我和成科长2人踏上了前往山东烟台的大巴。此行我们的目的就是考察学习烟台芝罘区检察院未检方面的优秀工作经验,特别是要学习未检办案区的建设工作,从而为我们院“杏林驿站”工作区建设提供帮助。

去烟台的路上并不十分的舒服,大巴穿梭于一个又一个的乡村小镇,丝毫没有要上高速的意思,百般无聊中,我不禁对我们要到达的芝罘检察院浮想联翩起来,并用手机百度了一下,惊讶地发现原来芝罘检察院身负着这么多荣耀:56次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其中4次被高检院、省院记集体一等功,两次当选“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连续3届被评为“全省先进检察院”,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公正执法先进单位”、“全省政法系统先进集体”……看来我们这次是来对地方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学习!我暗暗下决心,大巴还在无尽的颠簸中,迷迷糊糊的,我也睡着了。

经过11个小时的长途旅程,晚上8点半,我们终于到达烟台市芝罘区,心情早已从一开始的兴奋变成后来的疲惫不堪,来不及欣赏夜色下的烟台,我和成科长两个人简单地洗漱后就睡下了。

烟台检察官很好客,一大清早,未检科刘科长就派车来接我们。一路上,我们与干警小任聊了起来,小任向我们介绍了芝罘检察院的概况,并告诉我们上个星期高检院的张处长还来过一趟,对未检工作进行了指导,正好可以交流交流。我心里不禁对这个基层检察院更多了一层敬佩。聊着聊着,车子打了个弯,缓缓驶入了检察院的大门,姜峰副检察长、未检科刘科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一阵寒暄过后,姜峰副检察长亲自带领我们参观了他们院新建的检察服务大厅、新媒体工作区、刑检办案区等,并解说各个办案区的建设和使用情况。参观结束之后,我们还在四楼会议室举行了座谈交流会,刘科长向我们介绍了未检特色工作开展情况、未检工作经验,经过一早上的参观与交流,我对芝罘检察院的未检工作更加直观起来,其中有好几个工作方面让我印象深刻。

印象一:设备精良

整个一楼大厅被划分为控申民行办案区、刑检办案区、未检办案区、检察服务大厅等功能区,设有听证室、宣戒室、法制课堂、心里疏导室等,并根据需要配备了远程视频、同步录音录像,基本上每个房间都设有电子显示屏、内网电脑。

印象二:学习能力强

 

刘科长给我们介绍未检办案区的布置时,告诉我们为了建这个未检办案区,他们也走访了上海、昆山、苏州等地的检察院,学习了很多经验,回来以后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再设计规划建设,这里的每一张凳子、桌子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有的甚至是自己画图纸让厂里面订做的,最后才呈现出这样格局,我感叹之余,连忙用照相机记录下这些用心的作品。其实,最让我感受到他们学习能力的是临走之前的一个细节,刘科长将我们送出门,指着大门口的雨棚说:“这个雨棚也是我们向别的院学习建造的,这样的雨棚出入比较方便,还可以方便电动车充电。”连一个雨棚的建造都会向别人学习,还有什么是不可以学习的。

印象三:文化氛围浓厚

 

行走在芝罘检察院,随处可见墙壁上贴着各个检察官的人物介绍、各项特色工作剪影,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驻足观看。姜峰副检察长告诉我们,芝罘检察院打造的是“绿洲文化”品牌,成立了“知行青年法学会”,自主研发 “网上综合素质训练营”,并且与驻地高校共同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被评为首批“全省检察文化示范院”。

 

芝罘检察院还有很多工作经验我们来不及细细了解,如“青春防线”观护志愿基地,派驻检察室“微距离、微语言、微监督、微管理、微服务”的“五微检务”等,临别时略有遗憾,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慢慢学习。傍晚,我和成科长两人到海边走了走,不能都来海边了,还不让看一看海的样子。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我想起了一篇课文《烟台的海》,海水湛蓝、天空明朗,带着凉意舒适美……然而烟台的海再美,如果没有像芝罘区检察院这样一群检察官们,也只会平添一股空旷与苍凉。也正是这这一片宽广的海,孕育了这样一群优秀的检察官们。

我们没有海,可我们要有像海一样的气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推进高新区检察事业踏上更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