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面向社会征集古街古巷资料

25.12.2014  16:46

  中国江苏网12月25日讯 老海陵什么样,你还记得吗?古街古巷承载着城市的文脉,是一座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系。为留住历史,记录变迁,海陵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计划编辑出版《海陵古街古巷》(暂名)一书,现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海陵区古街巷资料。

   让消逝的古街巷重回记忆

  翻开1982年由泰州市地名委员会编辑的《江苏省泰州市地名录》,收录着近200个古街古巷的名称和简单介绍。海陵区政协文史委员会原主任孔令挥说,这是目前能找到的关于海陵古街古巷名录记载最早的书籍,“从这本书可以看到,很多以前存在的古街巷,现在都消逝了。

  孔令挥说,海陵有两千多年历史,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古街巷是构成古城版图的根脉。老巷子里那一声叫卖,老街口那一处摊点,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编写《海陵古街古巷》,就是想记录历史,留住记忆。

  儿时的孔令挥居住在板桥南河沿,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隔着稻河对岸的五时巷。“小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去巷子里玩,躲猫猫、滚铁环、踢皮球,经常忘了回家的时间。”孔令挥说,五时巷是整个稻河西北侧老巷子的总称,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多儿巷,小小的巷子清幽、宁静,可惜上世纪90年代初拆毁,仅存多儿巷一号的几间平房。

  泰州的特色古街古巷很多,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人巷”。“叫它‘一人巷’,因为这巷子非常窄,仅能容一人通过,两人并肩走不了,得侧着身。”孔令挥介绍,“一人巷”原先在坡子街和新民街之间,约50米长,但也在上世纪80年代初被拆除。

   藏着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每个幽长古街巷,往往都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或是传说。

  在《江苏省泰州市地名录》一书中,记载着“百岁巷”的名称由来。百岁巷以前叫俞家圈门,俞家是明代的探花,在此建了一个大花园。到了清朝,俞姓败落,花园荒废。后来有个财主叫王义渊,住到这个巷子里,将俞家圈门改叫王家大巷。王义渊活到九十八岁,在其死前,亲朋邻里都尊称他为“百岁老人”,故后将此巷改名为“百岁巷”。

  对于“铁炮巷”,很多老海陵人都不陌生,它的名称又从何而来呢?相传有“唐尉迟恭(敬德)锻于此。时有铁脚出,若山石然”。据州志记载,“清道光四五年间,居民高氏住此,拆园中屋,掘地得坚块甚多,重数十百斤不等,细视之乃铁脚也。”巷名由此而来。

  “还有很多巷名很有趣。”孔令挥说,比如,“兔儿巷”,倒不是说这巷子里兔子多,而是由于巷内有一户人家妇女生养小孩时,见到一只白兔,故名。

  再如,香瓜巷,它的得名是,相传旧时巷内有一吴公祠,甚荒凉,因邑人无意将香瓜籽撒入堂内,长出满堂香瓜,才起名“香瓜巷”。

  “现在,知道这些的人怕是不多了,很多人连巷子的名字都没听说过。”孔令挥说。

   征集截至明年10月

  为了编写《海陵古街古巷》,孔令挥召集了我市一批老文史研究者,以《江苏省泰州市地名录》一书为参考,查史料,访老者,搜罗整理老海陵的古街古巷资料和照片。

  “《江苏省泰州市地名录》这本书,对于古街巷的介绍太简单,很多都只有一句话,也没有照片,也不知道巷子在什么方位。而我们想在《海陵古街古巷》一书中,尽量翔实地介绍每一条古街古巷,包括它的形成、名称由来、发展变迁,并配上照片。”孔令挥说,先前,没有人做过这样的事情,因此工作量相当大,“我们还与泰州市地名办公室和海陵区民政局联系了,希望能找到有用的资料,但也很有限。

  经过文史研究者们的努力,如今,只能搜集到部分海陵古街古巷资料,不全面。因此,大家希望社会各界人士集思广益,积极参与,一起为恢复这张海陵区“老地图”出力。

  征集的范围为海陵区古街古巷,时间大概在建国初期,要求对街、巷的形成以及来龙去脉尽可能理清原由,资料力求翔实,并能配有街、巷老照片或街、巷名牌照片。每篇稿件文字数量不限(以千字左右为宜),文字要精炼。征集时间从即日起,至2015年10月底。稿件采用后将付给稿酬。

  所有资料和照片请投稿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联系电话:86231323,联系人:海陵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李章富。

   链接:

   部分已消逝 的古街巷

  天禄街、东大街、袁后街、十胜街、水关北路、古槐街、青松街、荷花池巷、矢巷、酒店巷、油店巷、天滋河巷、殷家巷、准提庵巷、顾家巷、大浦街、郁浦街、西仓南小街、新华巷、兔儿巷、兴隆巷、天德巷、水巷、团结巷、三元巷、草行巷、盐家巷、三步桥路、响堂巷、香瓜巷、左家巷、同春巷、三圈门巷、太平巷、百岁巷、育才巷。

编辑: 廉昕朦、王瑶